快讯!安世中国做的太对了! 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安世中国所有业务

自由轻羽事 2025-10-23 21:53:23

快讯!安世中国做的太对了! 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安世中国所有业务活动、生产运营及对外合作均在法律与管理制度框架下有序、正常开展,不受任何外部单方面决定的影响,我们完全有能力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一纸声明,把荷兰总部的“夺权令”怼了回去。针对单方面免去张秋明CEO 职务的行径,安世中国直接划下红线:荷兰总部的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好使,张秋明的职务、职权一概不变,业务运营照样稳如泰山。 这声明确实够硬气,事情的源头早有伏笔,9月底荷兰政府刚借着《商品供应法》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转头就接管设备文件、罢免中方CEO,连员工工资都停发,中方管理层甚至登不上公司系统。 如今又想动张秋明的职务,显然是想一步步架空中国子公司的控制权。可他们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在我们的土地上办企业,得守我们的规矩,哪有隔着国境线发号施令的道理? 荷兰总部怕是没搞清楚,安世中国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这家由闻泰科技2017年收购的企业,核心命脉早就扎根国内。广东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占地8万平方米,4000名员工每年能生产500亿件产品,全球70%的封装产能都攥在这里。 更关键的是,中方市场贡献了安世全球一半的营收,国内产能占比更是高达80%。荷兰总部手里那点决策权,在实打实的产能和市场面前,根本就是纸糊的老虎。张秋明的职务之争,看似是人事变动,实则是控制权的核心较量。 销售市场部副总裁管着市场开拓、客户维护的关键环节,荷兰总部想换掉这个人,无非是想切断安世中国与国内客户的联系,进而拿捏生产和销售节奏。可安世中国的声明直接戳破了这点小算盘:张秋明的职权代表公司,业务运营不受影响。 这等于告诉所有合作伙伴和员工,内部管理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外部的小动作掀不起风浪。这场博弈里,最讽刺的是荷兰总部的“自不量力”。 此前他们还放话“生产不受影响”,转头就搞人事干预,甚至给全球客户发函,禁止购买中国工厂的芯片,借口竟是“质量无法保证”。这种欲盖弥彰的手段,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控制权争夺白热化的表现。 可他们没算到,我们10月4日就出台了出口管制,安世中国的特定元器件不准随便出口海这一下,荷兰总部反而陷入了被动——没了中方的封装产能和市场,手里的技术和品牌又能值多少? 欧洲汽车业的慌乱早就给出了答案,安世半导体的产品覆盖全球30%以上的汽车品牌,车载传感器、动力控制系统都离不开它的芯片。荷兰总部一折腾,大众、宝马、奔驰的芯片库存告急,大众采购总监直言库存只够撑三周,德国工厂都快停工了。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更是急得跳脚,警告10月底前解决不了问题,产业链就得中断3个月,损失超200亿欧元,10万个 jobs 要泡汤。这些压力最终都得传导给荷兰总部,毕竟谁也不敢真的跟钱过不去。 安世中国的声明,其实也是给所有在华外企提了个醒:尊重所在国法律是底线,搞单边主义的“越界操作”注定行不通。我们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更有庞大的市场,这些都不是任何外部势力能随意撼动的。 荷兰总部要是继续执迷不悟,搞“隔空夺权”的戏码,最终只会落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下场——不仅拿不到我们市场的红利,还得砸了自己的全球供应链招牌。 现在再看安世中国的表态,“完全有能力确保业务连续性”可不是空话。有本土产能托底,有法律撑腰,还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就算荷兰总部再搞小动作,也掀不起多大浪花。 反倒是荷兰方面,得好好掂量掂量:是继续跟中国子公司较劲,还是赶紧回到合规轨道?毕竟在全球化的棋局里,尊重规则、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安世中国的硬气回应,本质上是对“主场规则”的坚守。谁的地盘听谁的,这个简单的道理,荷兰总部该早点想明白。要是还抱着“遥控指挥”的幻想不放,最后只会自食其果。 安世半导体公司

0 阅读:9
自由轻羽事

自由轻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