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同一天宣布!2025年10月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各自发布了战报,

红雯看国际 2025-10-23 19:02:58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一天宣布!2025年10月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各自发布了战报,俄方说打了140个目标,炸了137架无人机,乌方说打了108场仗,波克罗夫斯克一天就撞了45次,两边都说自己赢了,可地图上地没多一寸,镇也没少一个。   俄方宣称打击140个目标、炸毁137架无人机,这套话术熟稔得很,毕竟其战报向来侧重“摧毁性成果”,只要命中预设的军事设施坐标、击落来袭无人机,即便没挪动防线半分,也能算作战术胜利。   这和2025年8月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宣称“改善前线形势”如出一辙,彼时乌军同样通报“阻止俄军47次进攻”,双方各执一词,最终战线还是停留在原地。   无人机的战果统计更易产生偏差,俄军可能将拦截的民用改装无人机也算入总数,而乌军往往不统计这类非军用目标,137架的数字里难免掺着水分。   乌方强调的108场战斗、波克罗夫斯克45次撞击,则是另一种战果叙事逻辑。   波克罗夫斯克这处顿涅茨克的交通枢纽,从战前6万人口锐减到1.2万,早已成了双方拉锯的“绞肉机”,2025年1月泽连斯基就坦言这里战斗“最为激烈”。   对乌军而言,只要在局部战斗中击退俄军冲锋、守住补给通道,就算“赢得战斗”,至于是否收复失地反倒成了次要指标。   就像2023年巴赫穆特战役中,乌军称向前推进2公里,俄方立刻否认丢失阵地,第三方视频显示只是周边村落的零星争夺,根本算不上领土突破。   这种统计口径的差异早成常态。俄军2025年宣称夏季攻势夺取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可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指出,这些区域多是无人定居的荒地,核心城镇一个没拿下,所谓“重大胜利”不过是局部推进。   乌军也擅长在战术细节上做文章,2025年2月俄方称越过库尔斯克边界,乌方马上否认,坚称守住防线,最终双方还是在原有边界线反复拉锯。   波克罗夫斯克的45次撞击,大概率是双方炮兵对射、无人机互攻的记录,这类接触战每天都在发生,却很难转化为实际控制区的变化。   战线胶着本身也让“胜利”的定义变得模糊。冲突进入第三个年头,双方早已从全面进攻转向消耗战,俄军想封锁波克罗夫斯克的补给线迫使乌军撤退,乌军则要死守这座“顿涅茨克门户”,避免谈判桌上失势。   2025年7月俄军突击队猛攻波克罗夫斯克东郊,企图切断补给线,乌军虽守住城区,却丢了近郊的乌达奇诺耶定居点,这种局部得失成了双方宣称胜利的依据。   就像俄军占领库拉霍夫后逼近波克罗夫斯克城区3公里,却始终无法破城,乌军丢了外围却守住核心,自然都能宣称“取得进展”。   战报的宣传属性更放大了这种分歧。对俄军而言,需要向国内展示打击效率以维持支持,140个目标的数字能直观体现军事存在;乌军则要向西方盟友证明抵抗价值,108场战斗的表述能凸显战斗强度。   波克罗夫斯克的煤炭资源成了隐性筹码,这座煤矿曾供应乌克兰最大钢铁厂一半的焦煤,如今虽已停产,双方仍要在战报里凸显对这一战略点的掌控力,毕竟哪怕没实际占领,也能在谈判中增加砝码。   过往无数案例早已证明这种“胜利宣称”的水分。2024年8月俄军称占领距波克罗夫斯克15公里的伊万诺夫卡村,乌军随即发布视频显示俄军毫无进展;2025年1月俄军控制近郊皮什查内村,可直到10月仍未进入波克罗夫斯克城区。   双方都在盯着战术细节放大战果,却没人提那些早已化为废墟的村庄里,战线早已固定了太久。140个目标、108场战斗,这些数字背后是反复争夺却从未易主的城镇,地图早比战报更懂这场冲突的真实走向。

0 阅读:23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