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一语惊人:因为中国,特朗普已经不敢给乌克兰战斧导弹了。藏了半天,特朗普终于再度公然抛出重磅言论:美国其实也和乌克兰一样需要“战斧”导弹!先不说别的,美国这样将自己摆在和乌克兰一样的同等地位上就很值得商榷,因为乌克兰要“战斧”导弹是为了打俄罗斯,美国要“战斧”导弹是为了打谁? 战斧导弹作为美国海军的标志性武器,已服役超过40年。它是一种远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500公里以上,采用地形匹配导航系统,能低空飞行避开雷达,精度高达10米内。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战斧就从美舰上大批发射,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中心和防空阵地,一战成名。随后在1999年科索沃冲突和2003年伊拉克行动中,它累计发射超过2000枚,证明了在不对称战争中的威慑力。这种导弹不只打击陆地目标,还能从潜艇或驱逐舰上发射,成本虽高每枚约200万美元,但性价比让对手防不胜防。 美国将其视为战略储备的核心,库存据估算有4000多枚,主要部署在太平洋和地中海舰队。生产线上,每年仅能出50到70枚,瓶颈在于精密电子元件和稀土材料,这些部件直接影响导弹的制导和抗干扰能力。战斧的升级版Block V进一步整合了反舰功能,适应现代海战需求,但也推高了技术门槛。乌克兰若获此武器,将极大扩展其打击半径,从黑海沿岸直达俄罗斯内地,这不只是军事援助,更是地缘博弈的转折点。 乌克兰对战斧导弹的渴求由来已久。自2022年冲突爆发,基辅就反复向华盛顿施压,希望打破远程打击的限制。现有援助如ATACMS导弹射程仅300公里,难以触及俄方后勤枢纽。战斧的到来,能覆盖莫斯科外围的军工厂和圣彼得堡的港口,迫使俄罗斯分散资源,缓解乌东前线的压力。俄罗斯对此反应激烈,克里姆林宫多次警告,提供此类导弹等于直接参战,可能引发北约卷入。莫斯科甚至通过外交渠道施压欧洲盟友,称这将升级为全面对抗。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多次访美中,将战斧列为优先议题,认为它不仅是武器,更是谈判筹码,能换取更有利的停火条件。但美国内部意见分歧,国会部分议员支持放行,以加速冲突结束;军方则担忧技术外泄和库存消耗。2025年夏末,乌军在顿涅茨克推进受阻,损失惨重,这让导弹需求更显迫切。欧洲国家虽提供类似风暴阴影导弹,但射程和精度远逊战斧,凸显华盛顿的决定性作用。俄方已加强边境防空网,部署S-400系统,试图抵消潜在威胁,但战斧的隐身设计仍让其寝食难安。 10月17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白宫会晤成为焦点。泽连斯基携前线报告赴美,强调导弹能改变战场平衡。特朗普虽承认乌克兰困境,却明确拒绝提供战斧,理由是操作复杂,乌军训练需6个月至1年,且美国自身需求紧迫。他公开表态,美国也像乌克兰一样需要这类导弹,这话一出,舆论哗然。将超级大国与战时国家并论,暴露了华盛顿的战略焦虑。特朗普强调,战斧发射需美方操控,否则风险太大,这等于变相否决援助。 会后,泽连斯基虽称对话坦诚,但未获承诺,转而寻求欧洲替代方案。特朗普的言论迅速登上媒体头条,分析人士指出,这标志着美援从无条件支持转向条件交换。副总统万斯补充,特朗普听取了请求,但优先本土安全。国会山上,亲乌议员推动相关法案,却难敌白宫阻力。俄罗斯借机宣传,称美方退缩证明西方决心不足,进一步巩固其谈判立场。这次表态不只关乎一国援助,更是全球军贸格局的缩影,美国不愿轻易分享核心技术。 德国媒体的爆料直击要害:中国因素让特朗普裹足不前。中国作为稀土出口大国,控制全球90%以上供应,这些材料是战斧制导芯片的关键。2025年,北京加强出口审查,美企供应链中断,亚利桑那工厂生产线停摆,延误数月。德国《柏林日报》分析,这不只是经济卡脖子,更是地缘施压,中国不愿见美俄乌三方升级,影响其能源进口。 特朗普上台后,重塑供应链虽有进展,但短期难补缺口。稀土短缺推高导弹成本20%,迫使五角大楼重新评估援助规模。欧洲媒体借此批评,美国的“美国优先”已波及盟友,乌克兰成牺牲品。中国外交部低调回应,强调正常贸易,无意干预,但实际操作中,港口扣货和资质审核加剧美方困境。这暴露了全球分工的脆弱,美军工依赖海外部件,战时易成软肋。特朗普的犹豫,也反映出他对北京的忌惮,亚太紧张下,战斧库存优先留用。 特朗普的表态折射出美国战略大转向。从拜登的无底援助,到现今的“保美国”,焦点移向太平洋。中国海军扩张,台湾海峡演习频仍,战斧成美舰核心威慑。华盛顿规划师在地图上标记,从加州到关岛的航线需强化,导弹储备不可或缺。欧洲战场虽重要,但耗资已超千亿,军工疲于奔命。特朗普推动乌克兰让步顿巴斯,换取停火,这被批为绥靖,但从美方看,是结束无休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