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快撑不住了?很多人以为,它要求谈判是“服软”的信号。错了!真相是,这是荷兰设下的“程序陷阱”。它企图把“刑事抢劫”包装成“经济纠纷”,把“赃物”当成“筹码”。一旦上桌,我们就输了! 这话得从安世半导体那事儿说起,当初安世这家企业快倒闭了,债务缠身没人愿意接手,是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掏出几百亿真金白银,又派技术又派人才,硬生生把它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好不容易养得能赚钱了,2024年营收都飙到一百多亿,全球一半的车企都得靠它的芯片过日子,结果荷兰突然跳出来摘桃子。 他们干的事儿简直明晃晃的抢:下了个所谓的“部长令”,说有“安全风险”,直接冻结了闻泰的资产,把中国籍的CEO给撤了,塞进自己人,连股份都强行托管了。这哪儿是什么监管啊,就跟大街上抢东西没两样,当初没人要的时候怎么不说有风险?等咱们把家底垫进去救活了,倒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刚抢完就被咱们反制疼了。安世七成的芯片产能都在广东东莞,咱们一叫停对欧洲的出口,欧洲车企立马慌了神,喊着下个月生产线就要停摆,连美国车企都坐不住了。这时候荷兰不装了,急急忙忙说要谈判,可哪有抢了别人东西,连句道歉都没有就想谈条件的道理? 他们这谈判的心思才不正呢,根本不是想认错还东西。你想啊,要是真服软,就该先把扣的资产还回来,把人换回去,再坐下来聊。可荷兰现在提谈判,是想把“抢劫”这事儿轻轻揭过,变成“咱们俩有点经济上的小矛盾”。这性质一换,事儿就完全不一样了——本来是他们违法在先,咱们占着法理的理儿,能硬气地要说法;可一旦变成经济纠纷,就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好像两边都有问题似的。 更阴险的是他们想把抢来的东西当筹码。荷兰手里攥着那些强行托管的股权,其实就是个空壳子,没有东莞的产能,那些股权连废纸都不如。可他们偏要拿着这“赃物”跟咱们谈,意思就是“你想让东莞工厂恢复供货?行啊,得答应我别的条件”。这些条件说不定就是让咱们在别的贸易问题上让步,或者默认他们抢资产这事儿就这么算了。 要是咱们真坐下谈判了,那可就中了圈套。首先法理上就输了,等于默认这事儿不是抢劫是纠纷,以后再想追究他们的责任,腰杆就不硬了。其次主动权也丢了,荷兰能用这事儿逼咱们妥协,今天抢安世能谈,明天再抢别的企业是不是也得谈?这口子一开可就收不住了。就像有人抢了你的钱包,你不报警反而跟他坐下来谈“这钱怎么分”,那不就等于认了他抢钱的合理性吗? 荷兰这算盘打得精着呢,背后还有美国在推波助澜,早在六月份美国就逼着他们撤换中国CEO。而且荷兰马上要大选,搞这出既能讨好美国,又能在选民面前装强硬,把麻烦丢给下届政府。可他们忘了,阿斯麦造光刻机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荷兰的农产品、化工品也得靠中国市场,真要硬碰硬,他们耗不起。 咱们现在的办法就挺对,不上谈判桌,该反制就反制。东莞工厂牢牢抓在手里,稀土管制也卡着他们的脖子,让他们知道抢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其实这事儿也给大家提了个醒,现在有些国家还是老一套“海盗思维”,见着好处就想抢,抢完还想耍小聪明蒙混过关。咱们只要攥紧自己的底气,比如产能、市场、关键资源,他们再怎么设陷阱也没用。 说到底,荷兰搞谈判这出不是服软,是黔驴技穷后的小聪明。真有诚意解决问题,就该拿出实际行动,把抢过去的东西原封不动还回来,而不是想着怎么把违法行为包装成正常纠纷。咱们可不能上这个当,不然既对不起当初砸钱救企业的中国公司,也给以后埋下更大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