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医生提醒癌症患者:宁愿睡到中午,也不要轻易做这些 “天气一冷,就得早起锻炼,不然身子更虚。”这是不少癌症患者或家属挂在嘴边的“健康经”,可您没想到吧,这种“勤快”可能反而在害自己。气温骤降时,癌症患者若贸然早起活动,反倒可能引发危险的并发症。宁愿多睡一会,也别轻易尝试这些看似“健康”的行为。 最近,全国大范围气温下降,早晚温差大、寒气袭人。门诊中,一位肺癌术后的阿姨因为坚持早上五点公园散步,结果诱发了支气管痉挛,差点住进ICU。天气变冷,人体血管收缩、免疫力下降,对于本就体质虚弱的癌症患者来说,早起锻炼非但不是“养生”,反而是“折腾”。 很多人以为癌症治疗结束就等于“康复”,但实际上,癌症患者在治疗后的3至5年内,身体的免疫系统仍处于重建期。早晨气温最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也最高,尤其是秋冬季节,一夜之间的冷热交替,很容易刺激呼吸道,引发感染、血压波动,甚至心脑血管事件。 中医讲“阳气生于足下,寒邪始于背脊”。天冷时过早出门,不仅寒气入体,还扰乱了人体的阴阳平衡。《黄帝内经》早就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是藏精养气的季节,盲目“勤快”反而消耗阳气,导致病情反复。 不仅仅是早起,一些看似“积极配合”的行为也值得警惕。比如随意进补、频繁泡脚、频繁熬夜“调理身体”,这些做法如果不根据个体情况,反而可能加重脏器负担。临床上,因“乱补”导致肝功能异常、血糖失控的病例并不少见。 癌症患者的生活节奏应以“缓”为主,重在顺应自然,不强求“快恢复、快锻炼”。以我多年临床经验,患者恢复得好、复发率低的,大多是那些懂得“慢养生”的人。他们懂得在天冷时多穿衣、少出门,饮食清淡、早睡晚起,不急于“求成”。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癌症五年生存率不断提升,说明科学治疗与科学生活并重,是抗癌成功的关键。而科学生活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听从医生建议,而不是人云亦云。 有些患者家属常问:“医生,现在天气这么冷,我妈需要多补点阳气吗?多喝点汤?”我会告诉他们:补,不是单靠汤药,而是靠规律的作息、舒缓的心情、温和的运动和适当的营养。秋冬季节,患者应遵循“藏”的原则,避免过度活动和情绪起伏。 当然,这并不是说癌症患者就该整天躺着不动。适度活动是必要的,但要避开寒冷时段,建议上午十点后或下午三点前户外散步,时间不宜过长,穿着保暖、注意脚下安全。 还有一点常被忽视:不要忽略睡眠的力量。良好的睡眠是促进免疫修复、调节激素分泌、延缓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天气转凉后,睡眠时间适当延长,不仅有益康复,还是顺应天时的智慧选择。 说到底,身体不是机器,不能简单地“想动就动”。尤其是癌症患者,更要懂得顺势而为。秋冬季节,是修养生息的关键期,过于急躁,反而伤了元气。 请记住,宁愿多睡一会,也别在寒风中“硬扛”健康;宁愿慢一点,也别在恢复路上“折返”。这不是“偷懒”,而是对生命最深的尊重。 气温下降,保暖是第一道防线;顺时而动,是身体的最好医生。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寒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节奏”,稳步走在康复的路上。
气温下降,医生提醒癌症患者:宁愿睡到中午,也不要轻易做这些 “天气一冷,就得
奇玮随心养护
2025-10-23 14:54:17
0
阅读:147
游戏人间
癌症病人多是自己吓死自己的,治疗癌症越不当回事越好,看开了出去旅游的倒可能不治疗都能好,很多药物能杀死癌细胞,却不能阻止身体再产生癌细胞,阻止身体再产生癌细胞的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别当回事,有个好心情。 医生治病不治命,命中注定该死再怎么治也是死,要改变命运必须洗心革面做个好人,从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倒可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