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哈工大以这种方式火了!近日,哈工大开启暖气第一天,有来自云南的学生对着媒体坦言,开暖气第一天,大家都很激动,感觉比家乡云南都暖和! 10月底的哈尔滨已飘起初雪,室外气温跌破零下10度,哈工大的云南新生小李搓着冻红的手走进教学楼,刚踏过门槛就下意识解开了羽绒服拉链。 她伸手碰了碰墙上的暖气片,指尖传来的灼热让她忍不住笑出声,在家冬天靠抖,这儿穿毛衣都嫌热,比云南的晴天还舒服。 这段采访视频很快在社交平台传开,哈工大的暖气成了南北网友热议的焦点。 这位云南新生的激动,其实道出了南北过冬最真实的鸿沟。 在小李的家乡云南大理,冬季白天阳光虽暖,但室内没有供暖,早晚温差能差出20度,在家写作业得裹着厚外套,脚边放个热水袋。 而在哈尔滨,集中供暖是冬季的“生存标配”,哈工大更是早在10月中旬就开启了供暖系统,从宿舍到食堂再到教学楼,暖气管线像血管一样贯穿整个校园。 北方的冬天从不是“靠一身正气硬扛”。 哈工大后勤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学校供暖采用分片调控,教室温度保持在22度左右,宿舍则会略高2到3度,确保学生穿单衣也不会冷。 有学生拍视频展示:室外飘着雪,室内同学穿着短袖刷题,运动完直接穿运动服回宿舍,连厚外套都不用带。 这种“室外冰天雪地,室内四季如春”的体验,让南方学子直呼“打开新世界大门”。 南方的冬天则是另一番光景。在武汉上大学的湖南学生小张曾晒出自己的“过冬装备”:加绒秋裤、羽绒服、暖手宝、电热毯“四大件”。 小张说,室外5度,室内3度,被窝里像冰窖,睡前得把电热毯开半小时才能钻进去。 最难受的是连续阴雨天气,衣服晾一周都干不了,空气中的湿气像针一样往骨头缝里钻。 即便是气候相对温和的云南,一旦遇上寒潮,室内的阴冷也让本地人直呼“顶不住”。 而哈工大的贴心,远不止于暖气本身。 为了让学生在暴雪天也能轻松穿梭校园,学校正在推进“暖廊计划”,用封闭通道把宿舍、教学楼、食堂连在一起。 已经建成的路段里,不仅有暖气供应,还装了充电插座和WiFi,有学生调侃“走在里面像逛机场”。 这不是哈工大第一次因“宠学生”出圈。 2022年疫情期间,学校为省内学生安排了返乡专项火车,对远途的外省学生直接包了飞机送回家。 当时的机票订单截图在网上刷屏,网友直呼“这才是有温度的大学”。 如今夏天宿舍里的第二台空调、暖廊里的应急电源,都藏着同样的细心。 从云南新生的一句感叹,到暖廊里的阵阵暖意,哈工大的故事其实在说:大学的温度,从来不在宣传稿里,而在冬天不冰的暖气片上,在暴雪天不用湿鞋的通道里。 真正的高校关怀,应落在学生日常体验的细节中,让“冬季不冷、学习无忧”成为教育品质的一部分。 这或许就是哈工大圈粉的秘诀,它懂知识的重量,更懂学生的冷暖。
万万没想到哈工大以这种方式火了!近日,哈工大开启暖气第一天,有来自云南的学生对着
戴婚纱聊军事
2025-10-23 13:59:13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