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韩国APEC会议期间与中方会面事宜再次改口,称“我们将有一个成功的会议。或者……会议可能不会举行。” 几个月的中美互动,氛围其实剑拔弩张,美国不断对中国加征关税,计划更大幅度地遏制中国产业,甚至有消息披露,关税总水平或将达到150%以上。 中国轮番出台产业管控措施,频频收紧稀土出口,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实际影响。 每一步动作都带着极强的试探和战略性,而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显然希望通过APEC的会面,达成“公平的协议”,不只是为国内展示谈判成果,更为全球释放缓和信号。 无论是稀土还是大豆,双方都试图借助各自的优势筹码,撬动对方在关键领域的妥协。 特朗普多次明示,美方将关税提升作为谈判的杠杆,用以回应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并宣称这对美国制造业和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他强调自己与中方领导人的私人关系不错,但实际的政策博弈远没有表面那么温和,尤其近两年,因科技、安全、经贸各领域的分歧不断扩大,中美领导人每一次会谈都充满变数。 实际上,这次韩国APEC峰会不仅是中美双边问题的缓和窗口,更是亚太经贸格局重塑的关键时刻。 大会主题定为“共建可持续的未来:互联、创新、繁荣”,亚太21国领导人、部长级高官悉数到场,聚焦的不仅是自由贸易,还有数字经济、能源转型和粮食安全等议题。 韩国东道主寄望于借此机会引领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步伐,但各方战略博弈和利益拉锯,使得会议的走向难以预测。 APEC峰会不仅仅是国家间的舞台,背后还有全球资本和产业巨头期盼从多边合作中抓住新风口。 此次大会期间吸引了大量科技、金融、能源领域的顶级企业家和投资者汇聚,行业领袖谈论的是人工智能、绿色技术、供应链韧性等新趋势。 亚太市场连接了世界一半的GDP,谁都不希望因中美僵持错失发展机遇,但现实是大国关系始终左右着区域各国的决策和风险评估。 回到特朗普的表态,他一边坚称中美有望达成共识,一边持续强调会谈“并非板上钉钉”,这种“亦步亦趋”的态度既迎合了国内政治的摇摆节奏,也用最大化的不确定性,牟取谈判桌上的主动权。 他甚至不时变换立场,说出类似“不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话语,进一步放大了悬念。 但在业界观察者看来,这种操作虽能短期提升筹码,却可能让合作机会反复延宕,增加市场焦虑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此外,有消息披露,中美双方在会前层级已经多次沟通,无论是通过财政部长还是副总理的视频连线,双方都在围绕稀土、芬太尼和原材料采购等问题交换意见。 美国还想借机推动中国在知识产权、人员往来等领域释放更多善意,而中国显然也绝不会轻易“投降”,提出降低或取消高额关税是其核心诉求,这场“博弈”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超以往。 这种不确定感,恰恰是全球化时代中美关系典型的表现,双方都需要利用峰会这一平台,展示外交智慧和平衡艺术,但最终能否真正实现意向性突破,要看最后一刻双方是否愿意作出实质性让步。 越来越多的亚太新兴经济体在呼吁“包容性增长”,希望中美不要让自身矛盾绑架整个区域的发展节奏,而两国领导人如果再次擦肩而过,无疑将给整个亚太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 你怎么看待中美高层这场拉锯?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特朗普称预计将在APEC峰会上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外交部回应》
美方进入谈判前,中国突然换女将,特朗普威胁特殊:将征155%关税。谁能想到,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