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做外贸的朋友说,即使特朗普从现在开始,把所有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中国外贸企业以后也不会跟美国做生意,至少不会只盯着美国一个市场,而是会尽可能寻找其他替代市场。 说白了,就算美国把关税降到零,中国外贸企业也不会再把美国市场当“独宠”,毕竟被政策反复“折腾”过的商家,谁也不想把身家性命押在一颗随时会变的“骰子”上。 看数据就知道,这种转变不是随口说说的。2018年中美贸易战前,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还是19%,到2024年就降到了14.7%。2025年这一比例跌得更厉害,前8个月已经降到12%左右,全年预计会落到11%到12%之间。短短几年时间,对美出口的依赖度掉了快一半,这背后藏着的是商家们实打实的教训。 美国关税政策这些年的反复无常,早给商家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今天突然对几百亿美元商品加税,明天又放出谈判风声,后天可能再出新的限制措施。 这种不确定性让企业根本没法做长期规划,订单不敢接满,生产线不敢扩容,甚至备货都得小心翼翼。经历过几次这样的“过山车”,再贪心的商家也明白,把所有订单都拴在美国市场上,就是在给自己埋雷。 大家早就开始主动找后路了,新兴市场成了最热门的方向。东盟已经连续好几年稳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占比也从2013年的四分之一,涨到了2023年的46.6%。 2025年9月更明显,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降了27%,但对非洲出口直接涨了56.4%。以前商家可能只盯着美西港口的物流信息,现在打开电脑先看东南亚的订单量、中东的清关进度,新兴市场的存在感早就压过了美国。 贸易通道的多元化也帮了大忙,以前外贸主要靠海上运输,得绕道马六甲海峡,时间长还容易受影响。现在不一样了,中欧班列2023年开行了1.7万列,比2011年的17列翻了上千倍,货物能直接从内陆送到欧洲腹地。 北极航道也开始启用,中俄已经通过这条航线运液化天然气,比传统航线更省时间和成本。还有陆海新通道,成了西部地区外贸的重要出口。通道多了,商家就能根据不同市场灵活调整运输路线,不用再困在单一的中美航线里。 更关键的是企业们已经找到新的出路,不再只靠出口吃饭。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把制造环节转移到了东南亚,但那些地方需要的原辅料,比如纺织业的纱线、布料,55%到60%还得从中国进口。 同时国内市场的潜力也被挖了出来,2023年服务出口占货物和服务出口的比重已经升到10.2%,研发设计这些服务贸易做得越来越红火。商家们一边做海外新兴市场的生意,一边对接国内需求,两条腿走路比以前稳多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要彻底放弃美国市场。2024年中美贸易额还有几千亿美元,双方的互补性摆在那里,该做的生意还是会做。但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以前可能把美国市场当成“主心骨”,现在顶多算“重要客户”之一。就算美国真的取消所有关税,企业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把资源全投进去,而是会保持平衡,确保无论美国政策怎么变,自己的生意都能扛住。 这种变化其实是件好事。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反而倒逼中国外贸跳出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成了推动市场多元化的“催化剂”。 现在的中国外贸,既有成熟的欧美市场打底,又有新兴市场的增长动力,还有国内市场做后盾,抗风险能力比以前强太多。就算关税真的归零,那些被“折腾”过的商家也早就学会了分散风险,不会再回到过去“独宠”美国的老路上了。 来源:国研网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