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普”会谈搁置:谁卖了乌克兰? 一场备受瞩目的“双普”会晤骤然搁置,把“谁在牺牲乌克兰”的叩问,狠狠砸在了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当特朗普此前“劝泽连斯基接受领土现实”的话音还在耳边,当普京重申“顿涅茨克等四州主权不容谈判”的立场未变,这场没开成的会面,早已把答案写在了纸上——乌克兰的领土、主权,从来都是大国博弈桌上可以随意权衡的筹码。 原本被寄予“打破俄乌僵局”期待的会面,如今只剩“搁置”二字轻飘飘落地。可这轻飘飘的背后,是基辅当局面对美俄互动时的手足无措:一边是美方明里暗里施压“接受妥协”,甚至放话“减少对乌援助不是玩笑”;一边是俄方借会晤搁置进一步明确底线,把“乌军撤出四州”作为谈判铁律。硝烟里的顿涅茨克、赫尔松,成了这场外交拉扯中最无辜的注脚,而外界的追问愈发尖锐:到底是谁,在悄悄松绑攥着乌克兰命运的绳索? 这场没开成的会谈,比谈成了更耐人寻味。它撕开了一层遮羞布:所谓“调停俄乌冲突”,本质上是美俄在盘算各自的利益账本——特朗普要“低成本外交政绩”,普京要“战场实控权固化”,唯独乌克兰的诉求,成了最容易被牺牲的“边角料”。当会晤搁置的消息传来,基辅街头的焦虑与不安,早已胜过了国际外交场的虚与委蛇。 说到底,这场搁置的会谈,不过是把“谁在卖乌克兰”的答案摆得更明白:当一个国家的命运,始终由其他大国的利益权衡来决定,所谓“被卖”,从来不是意外,而是这场不对等博弈里早已写好的剧本。可乌克兰的土地与人民,又该向谁讨要一个不被牺牲的理由?
德国《明镜周刊》10月21日的文章:“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