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警告: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T支付体系中踢出中国企业,请问中国你如何招架? 要说,美国不是没稀土,相反,本土藏着上千万吨矿。可问题是,矿挖出来没用,得炼啊!中国现在握着全球92.3%的稀土冶炼本事,从开采到提纯的技术,早成了别人绕不开的坎儿。18项关键的萃取手艺,咱们还列了出口限制,不是谁想学就能学。 就拿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矿来说,这是美国最大的稀土矿,2025年实际年产量约3.2万吨,能满足美国国内70%的轻稀土需求。 但这矿挖出来的稀土精矿,98%都得运到中国四川去加工。为啥?因为美国本土根本没有完整的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后端的萃取分离环节全得靠中国。 美国五角大楼2024年审计报告显示,其导弹、战机等75%的关键部件依赖中国稀土,F-35战斗机就曾因缺少中国产永磁体导致生产线停摆。 而且美国不是不想自己炼,特朗普政府曾投资85亿美元和澳大利亚合作,在西澳大利亚建设镓精炼厂,还计划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造重稀土精炼厂。 可这些项目进展缓慢,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稀土加工厂,因无法获得中国技术授权,产能利用率长期徘徊在60%以下。 就算美国真建成了精炼厂,成本也比中国高3-5倍。中国提炼一吨稀土氧化物成本约1万美元,美国则高达3万至5万美元。 更要命的是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优势是全方位的。从选矿、冶炼、分离到合金制备,中国形成了全流程闭环产业链。全球磁体稀土精炼能力中,中国掌控超过九成。中国稀土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58%,冶炼分离技术领先第二代美国工艺15年。比如,中国的串级萃取法能把稀土元素的纯度提到99.99%,而美国现在只能做到99.1%~99.9%。 美国也想过其他办法,比如从电子垃圾中回收稀土。莱斯大学团队曾研发出“闪速焦耳加热-氯化”技术,宣称回收率超过90%,纯度同样达到90%以上。 但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仍面临巨大挑战,处理规模扩大到100克时,就会出现热传导不均,纯度波动超过5个百分点。而且美国每年产生的200万吨电子废弃物中,仅含0.2%的稀土元素,回收成本是原生矿的3倍。 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也有反制手段。一方面,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制,2025年4月对七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限制,包括镝、铽等,这些都是制造高性能永磁体的关键材料。另一方面,中国加快推进稀土回收技术和替代材料研发。中国稀土集团整合全国七大稀土基地,建立了从选矿到永磁体压制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同时,中国还在布局固态电池、纳米复合磁材等替代材料,一旦这些技术成熟,美国重建稀土供应链的努力就更白费了。 美国威胁要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T支付体系中踢出中国企业,这招看似厉害,实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有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和“一带一路”朋友圈的强力支撑,经济韧性远超美国想象。 而且中国早就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经覆盖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上半年处理业务金额达90.19万亿元。就算美国真把中国踢出SWIFT,中国也能通过CIPS和其他支付渠道维持国际贸易。 美国政客们醒醒吧!在稀土这场博弈中,中国掌握的不是简单的矿产资源,而是一套完整的产业科技和工业体系。美国想通过制裁和封锁迫使中国屈服,根本行不通。相反,美国自己的军工、高科技产业正因为稀土短缺陷入困境。F-35战斗机年产量从156架削减至98架,英伟达H20芯片因无法获得中国产镝元素性能参数跌出AI训练需求门槛。这些都是美国盲目对抗的代价。 中美在稀土领域的博弈,本质上是产业链控制力的较量。中国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已经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美国若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至少需要10年时间和3000亿美元投入,而且还得面对环保法规、技术瓶颈等重重困难。与其在对抗中两败俱伤,不如回归合作,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来源:联合早报
美国人急了,贸易代表当着全世界的面,几乎是摊牌了。他说,我们中国,已经拿到了全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