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罕见改口,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半导体僵局,看来是要服软了吧! 荷兰方面在对华半导体僵局上,释放了缓和信号,愿意坐下来“跟中方会面、谈解决”,之前荷兰仗着自己,在芯片制造里的话语权,以为可以随便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捏一把,但现在,这个“伪列强”却突然清醒了。 荷兰这次操作的导火索,是美国9月底出台的“穿透规则”。按照这个规则,只要中资企业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都要被列入实体清单。 荷兰政府二话不说,直接动用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把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冻结了个遍,连中方CEO张学政的账号都给封了。这还不算完,他们还派了外籍董事接管公司,打算把安世彻底“荷兰化”。 但荷兰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中国商务部在10月4日宣布对稀土和关键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管制,这招直接掐住了荷兰的七寸。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的生产体系是“欧洲设计+中国制造”,80%的封装测试都在中国东莞完成,而中国供应了全球95%以上的镓金属,这可是制造先进功率半导体的关键材料。荷兰抢了个空壳公司,却发现没有中国的原材料和产能,根本造不出一颗芯片。 更绝的是安世中国在10月17日发布公开信,宣布员工只听国内公司的指令,薪资也由中国总部发放。这意味着荷兰的“接管”完全成了摆设,东莞工厂该怎么生产还怎么生产,只是不再向荷兰总部汇报。荷兰政府每天看着空荡荡的生产线,还要承担230万欧元的运营损失,肠子都悔青了。 荷兰的算盘之所以打不响,根本原因在于安世半导体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太深了。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安世中国市场营收占比高达48%,远超欧洲的21.72%和美洲的7.92%。 中国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产业对安世的功率半导体需求巨大,比亚迪、蔚来等车企每辆电动车需要搭载2000-3000颗功率器件,华为、中兴的5G基站单站也要用500-800颗安世的小信号二极管。没了中国市场,安世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去。 荷兰的冒失举动还引发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车规级芯片厂商,占汽车芯片市场近10%的份额。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如果芯片断供持续,大众、宝马等车企可能面临大规模停工。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通用和福特也开始“中枪”,因为它们使用的部分车规芯片同样来自安世。在这种压力下,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不得不紧急联系中方,说要“会面、谈解决”。 荷兰这次的教训,其实是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美国出台“穿透规则”,表面上是针对中国企业,实际上是想把欧洲的半导体产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荷兰以为配合美国就能换来安全保障,却没想到自己成了炮灰。 ASML作为全球光刻机巨头,同样面临着中国稀土反制的压力。一台EUV光刻机需要10公斤以上的稀土磁体,而ASML的库存只够维持8周。如果中国继续收紧稀土出口,ASML的光刻机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波及全球芯片产业。 荷兰的软化,本质上是对现实的妥协。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从上游的硅片、光刻胶,到中游的晶圆制造,再到下游的封测、应用,都能实现“一站式配套”。 安世半导体如果脱离中国产业链,要么花数十亿资金、用2-3年时间自建封测厂,要么找其他国家合作,但这两种方案都不现实。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的替代能力已经很强,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完全能承接安世的订单。 这场博弈也让我们看清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时代,“脱钩断链”没有赢家。荷兰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控制企业,结果却让自己陷入了经济困境。中国的反制措施既精准又克制,既维护了自身权益,又为对话留下了空间。 未来,安世半导体的结局可能有两种:要么荷兰解除股权冻结,双方回到合作状态;要么彻底分家,安世中国依托中国产业链成为全球市场的新玩家。无论哪种结果,荷兰都已经输了先手。 来源:环球时报 【荷兰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
荷兰罕见改口,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半导体僵局,看来是要服软了吧! 荷兰方面在对华
亨克孤独
2025-10-22 16:28: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