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乌克兰突然宣布了 10月21日,乌克兰称每日部署约9000架无人机对抗俄罗斯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乌军一天能用近9000架无人机,连美军上将都觉得意外,因为美国一年也就产几十万架,这差距太明显了。 这数字得打个问号。基辅经济研究院2024年报告显示,乌军日均无人机消耗量实际约3000架次,且多为廉价FPV机型,成本仅几百美元 。乌方这类宣传并非首次,此前宣称摧毁41架俄轰炸机,最终被卫星图像证实仅13架,夸大近2.2倍。 美国的无人机产量与乌方本就不是一回事。五角大楼未公布2024年具体产量,但美方供应的多是“猎鹰”这类高端反无人机系统,单套成本远超乌方改装机,二者定位完全不同。 乌克兰2024年宣称无人机产能突破400万架,实际产量仅170万架,55%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30%。军方实际采购仅150万架,多数企业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 。 供应链更是被“卡脖子”。乌克兰国家海关署数据显示,2024年其进口无人机1376吨,其中1300吨来自中国,占比94.5%。核心零部件进口中,中国供应份额也达89%。 损耗数字同样吓人。乌军60%到80%的无人机未取得战果就被击落,2025年上半年日均损失150架。俄军更甚,截至2025年7月已损失45003架,2025年前三月日均损失113架。 俄军早有针对性打击。2024年“雷霆行动”摧毁乌40%中程无人机产能,2025年“断链行动”炸掉85%核心部件仓库,直接导致乌无人机周产量暴跌65% 。 看似乌军占优,实则是“数量换质量”的无奈。几百美元的FPV虽能威胁重装备,但这种打法完全依赖外部零件,一旦断供便难以为继 。 所谓“产能优势”,本质是民用产业链的战时应急。可战场数据不会说谎,这种消耗战终究难以支撑长期对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特朗
【75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