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退役将领栗正杰说,根据日本媒体的推测,解放军将来若是发起解放台湾行动,如果域外势力胆敢介入的话,那么解放军一定会是打一场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争,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围点打援”。 你以为的“围点”,可能是电影里演的那样,军舰把台湾岛围得水泄不通,飞机在天上盘旋,断水断粮。但现在的“围点”,根本不是这么粗暴的玩法,那太落后了。 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是经济,是心理。台湾的“命根子”是什么?不是那几座山,也不是那几条河,而是那几条看不见摸不着,却比什么都重要的海底光缆,是它高度依赖的外部能源,是它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产业链。 先说说海底光缆。这玩意儿就是台湾连接全世界的“神经”。 全台湾超过90%的国际数据都得靠这几条光缆传输,你刷的国外网页,做的跨国生意,甚至金融市场的每一笔交易,都走这儿。 解放军要“围点”,根本不用一枪一弹,只需要用无人潜航器或者特种部队,在台湾东部外海那几个关键节点上,稍微动点手脚,把光缆弄断。 你想想,一夜之间,台湾岛就变成了一个信息孤岛。网络断了,国际电话打不通,金融系统瘫痪,外资想跑都跑不掉,岛内的“台独”势力想向外界求救都发不出声音。 这就像瞬间把一个人的声带、眼睛和耳朵全都堵上,让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种恐惧和绝望,比炮弹轰炸还管用。 再就是能源。台湾自己是个资源贫乏的地方,超过97%的能源依赖进口,天然气、石油,都得靠船运进来。 解放军的“围点”,也不是要把那些油轮货轮都击沉,而是要实现“区域拒止”。宣布一个演习区,正好把主要的能源运输航道给封了。 你的船敢进来吗?进来了我就登船检查,不听话就给你扣押。几天之内,岛内的发电厂就得因为没燃料而停摆。 到时候别说是工厂开工了,老百姓家里连电都可能没有,红绿灯都灭了,整个社会瞬间陷入停滞。 这种不动声色的窒息感,才是最致命的。 掐断了信息和能源这两个“命根子”,台湾岛内自然会乱成一锅粥。经济停摆,社会恐慌,人心惶惶。这时候,“围点”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根本不需要大规模的巷战,就能从内部瓦解掉抵抗的意志。 这时候就该“打援”了。谁会来“援”?无非就是美国、日本这些域外势力。 他们要是真想插手,就得先问问解放军布下的天罗地网同不同意。这套“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说白了,就是在中国家门口建一个谁也进不来的“禁区”。你以为美国航母战斗群想来就来?太天真了。 东风-21D、东风-26这些“航母杀手”,不是摆设,它们就是专门为这些大家伙准备的。 你航母还在几千公里外,就可能被我们的卫星、无人机锁定,高超音速导弹一发射,你根本防不住。等你的飞机刚从航母上起飞,我们的战机和防空导弹就已经在等着了。 更别提还有水下那些神出鬼没的核潜艇,以及能把整个战区变成“电子黑洞”的电子战部队。 你的雷达屏幕上一片雪花,通信全是噪音,导弹变成无头苍蝇,你还怎么打? 所以,“打援”打的就是一个“望而却步”。让那些想插手的外部势力,在计算了成本和风险之后,自己知难而退。他们连靠近“点”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什么救援? 所以,这套“围点打援”的组合拳打下来,就是一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 用最精准、最微创的方式,让台湾这个“点”失能、失联、失心,同时用最强大的武力威慑,让所有的“援”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考验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的脑子更灵,谁的准备更充分,谁的决心更坚定。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冲突,而是一场意志与意志的较量,从一开始,胜负的天平就已经倾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