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

探修説 2025-10-22 11:36:57

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未来,美国耗资百亿建造的核动力航母,最后却成了“烂尾工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年间美国琢磨着打造新一代航母时,野心大得很,2005 年签合同的时候预算才 78 亿,嘴上说要造 “未来海战标杆”,实际上就是想抢在全世界前面把电磁弹射装上船,保住自己海军霸权的面子。 可谁能想到,金融危机一来资金链先慌了神,后续成本一路飙到 133 亿,硬生生涨了快一倍。 更要命的是技术上的硬伤,马伟明院士早在 2017 年就戳破了窗户纸:美国这是典型的 “先上车后补票”,连电磁弹射的核心原理都没啃明白就敢往百亿航母上硬套。 这话真没说错,美国选的中压交流技术路线本身就有先天缺陷,储能效率低还特别容易出故障,跟咱们马伟明团队搞的中压直流方案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2017 年福特号好不容易交付海军,一测试全露馅了:电磁弹射器设计要求平均 4166 次才出一次故障,结果实际用起来几十次就罢工,四年里愣是损毁了好几架飞机; 拦阻索更离谱,2023 年部署的时候突然失灵,光修就花了一周;连 11 台先进武器升降机,初期能用的就俩,弹药都运不上甲板还打什么仗? 军方急得跳脚,2019 年就给船厂设了整改期限,要求 2022 年必须把零件配齐、作战系统认证通过,可 deadlines 赶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还是堆成山。 到 2024 年福特号干脆开回船厂大修,成本接着往上涨,连二号舰肯尼迪号的交付都从 2025 年拖到了 2027 年,搞得美国海军航母数量都跌到 10 艘,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任务都快扛不住了。 反观咱们这边,福建舰的进展那叫一个稳。马伟明团队早就把技术打磨透了,2025 年海试的时候已经完成 300 次弹射,歼 35、空警 600 上舰测试顺风顺水,成本还控制得合理,真正做到了 “交装即战斗力”。 两相对比就看明白了,美国是为了抢名头硬赶工期,咱们是把技术底子夯实在了再推进,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其实福特级的困局早有预兆,美国制造业外流、工业空心化严重,能造航母的大厂就剩两三家,保养都得排到日本去,技术问题想解决都没足够的工业基础撑着。 马伟明院士当年的提醒哪是预言,根本就是基于技术规律的实话 —— 关键技术这东西骗不了人,你急于求成想走捷径,它就给你耍性子掉链子。 现在再看福特号趴在船厂的样子,哪还有半点 “全球最强航母” 的威风,反倒成了急功近利的活教材。这也印证了那句话:核心技术靠的是慢工出细活,不是砸钱就能堆出来的。 马伟明院士猜中了开头,也看透了结局,美国这波亏,说到底是亏在了自己的浮躁上。

0 阅读:78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