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还是深谋远虑啊,在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以后,并没有把宝全押在荷兰,而是选择把大部分产能放在了国内,这一点很高明。 2019年,闻泰花300多亿把安世这个欧洲半导体巨头拿下时,外界都喊“蛇吞象”。毕竟安世有60多年历史,车规级芯片全球第二,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它的货。 但没人注意,闻泰交割完第一件事,不是庆功,是派20个技术专家直奔荷兰奈梅亨工厂。这些专家在荷兰工厂一待就是半年,把安世的车规芯片生产工艺摸了个透。与此同时,闻泰在国内悄悄启动了产能转移计划。 安世原本的产能分布在荷兰、德国、英国等地,但闻泰收购后,迅速把70%的封测产能搬到了东莞。2021年,闻泰又砸了120亿在上海临港建了一座12英寸晶圆厂,专门生产车规级功率半导体。 这座工厂2022年7月投产,年产能40万片,直接补上了国内高端车规芯片的缺口。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闻泰放着现成的欧洲产能不用,非要在国内从头再来,纯属浪费钱。 但到了2025年,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闻泰对安世的控制权,还想把安世的技术和产能收回去。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闻泰早就留了后手。东莞的封测厂已经承担了安世全球80%的出货量,上海临港的晶圆厂也能自给自足。荷兰政府就算冻结了欧洲的资产,也拿国内的产能没办法。 更厉害的是闻泰在国内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以前安世的晶圆主要靠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生产,但现在闻泰跟国内的华虹半导体、士兰微合作,把晶圆制造环节也转移到了国内。 2025年荷兰冻结安世资产后,闻泰立刻启动了“国产替代计划”,东莞工厂的设备90%都换成了国产货,产能不但没降,反而提升了20%。 而安世的车规芯片在全球市场有多重要?大众、宝马、特斯拉这些车企的生产线,只要断供一周就得停产。2025年荷兰冻结资产后,欧洲车企急得跳脚,纷纷求着闻泰继续供货。这时候闻泰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国内的产能没受影响,东莞工厂每天还能产出1.5亿颗车规芯片。欧洲车企没办法,只能接受闻泰的新条款——以后50%的订单必须给国内供应商。 闻泰这步棋走得太妙了,当年收购安世的时候,很多人担心会被西方卡脖子,但闻泰用了6年时间,把安世从一个欧洲公司变成了“中国芯”。现在安世中国团队已经宣布独立运营,不再听荷兰总部的指令。东莞工厂的生产线24小时运转,生产出来的芯片直接供应国内车企,连包装都不用换。 最打脸的是荷兰政府,他们以为冻结了安世的资产,就能卡住中国的脖子,结果反而把自己坑了。欧洲车企因为安世断供,每天损失上亿欧元,纷纷向荷兰政府施压。 荷兰政府这才发现,安世80%的产能在中国,就算冻结了欧洲的工厂,也影响不了中国的生产。更惨的是,中国政府随后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而荷兰ASML的光刻机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材料。这下荷兰彻底慌了,不得不主动找中国谈判。 闻泰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半导体这个战场上,把产能和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硬道理。当年收购安世的时候,闻泰就想明白了:欧洲的技术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工厂实在。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简直太明智了。安世从“欧洲芯”变成“中国芯”,只是中国半导体崛起的一个缩影。未来,会有更多像闻泰这样的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新浪财经 【荷兰“强抢”安世内幕曝光:已谋划数年之久】
哇,不会吧,下面几位大佬的座驾,差别有这么大吗?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