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竟然邀请俄罗斯总统直接到欧洲腹地见面,的确让欧洲大佬目瞪口呆。不用说,普京人还未到,但胜利成果肯定比阿拉斯加翻倍了。 要知道,在欧盟和北约双重身份的匈牙利开会,就好比仇人上门座上客。 但这次欧洲人变乖了,牢骚只能躲在家里发,行动一律向特朗普看齐。 法国总统府今天发布一份多名欧洲领导人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联合声明,称“强烈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即俄罗斯与乌克兰立即停火,以当前战线作为谈判起点。 以特朗普为马首是瞻。 欧洲人想明白了,以特朗普随变的性格,保不准明天又会做出什么奇怪之举。反正你说了算!你行你上!怕的是你撂挑子。 这出国际大戏的舞台,选在匈牙利,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布达佩斯,这座多瑙河畔的明珠,既是欧盟的正式成员,也是北约的关键一环,如今却可能成为美俄两国领导人绕开整个欧洲大陆进行私下交易的密室。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长期以来在西方阵营里扮演着一个特立独行的角色,他与莫斯科和华盛顿的非传统关系,让他成为了这次会面的完美“东道主”。 对于布鲁塞尔和柏林的许多政治家而言,这感觉不亚于自家客厅被陌生人征用,用来商讨如何分割自家后院的篱笆,而自己却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这种被边缘化的屈辱感,是过去几十年里欧洲从未体验过的。 欧洲的沉默,比任何抗议都更响亮。往日里,任何涉及欧洲安全格局的重大变动,都会引发巴黎、柏林乃至伦敦连篇累牍的声明和外交斡旋。 但这一次,除了那份措辞谨慎的联合声明,欧洲政坛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这种平静并非源于认同,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恐惧。 他们害怕的不是特朗普会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协议,而是他根本不想达成任何协议,直接转身离开,将整个乌克兰的烂摊子和一个更具侵略性的俄罗斯,完完整整地留给欧洲自己去收拾。这种“被抛弃”的阴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每个欧洲领导人的心头。 那份由法国牵头的联合声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无奈的妥协。当“强烈支持以当前战线作为谈判起点”这句话被写出来时,实际上意味着欧洲默认了俄罗斯通过军事手段所占领土的既成事实。 这对于一直高喊支持乌克兰恢复领土完整的欧洲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向,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打脸。 这背后是一场残酷的政治计算:是坚持原则,眼看着美国抽身,导致乌克兰防线崩溃,战火烧向更西边?还是咽下这枚苦果,保住一个虽然不完美但至少停火的局面? 显然,在特朗普的强硬姿态面前,欧洲选择了后者,他们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这位美国大亨总统的“交易艺术”上。 特朗普的行事风格,恰恰是拿捏了欧洲的这种心理。他擅长先制造一个巨大的危机,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和混乱,然后自己再以唯一“救世主”的姿态登场,提出一个他自己设计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他让盟友感到绝望,从而放弃自己的立场,转而全盘接受他的条件。欧洲人现在看得很透彻,跟特朗普讲道理、论原则是行不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顺着他的毛摸,让他觉得自己掌控了一切。 只要他还愿意“玩下去”,欧洲就还有机会在夹缝中求生存,而不是被直接踢出牌桌。 然而,这种表面的“向特朗普看齐”又能维持多久?欧洲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东欧国家,尤其是与俄罗斯接壤的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他们的感受与西欧国家截然不同。 对他们而言,任何对俄罗斯的妥协都等同于绥靖,是在为未来的安全危机埋下种子。他们或许会暂时附和法德的声明,但内心的警惕和不满绝不会消失。 这种脆弱的团结,就像一层薄冰,随时可能因为特朗普的下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而碎裂。欧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认同危机,他们究竟是美国的平等伙伴,还是只是一个需要听从号令的随从? 这场即将在匈牙利上演的会面,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那个欧洲可以依赖跨大西洋联盟共同制定安全规则的时代。 如今,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而执笔者似乎只有一个。对于欧洲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痛苦的觉醒时刻。当一个强大的盟友变得不可预测,甚至成为压力的来源时,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 这种由强权主导的“和平”,对一个被迫吞下苦果的欧洲而言,究竟是真正的安宁,还是下一场地缘政治风暴来临前短暂的平静? 这个问题,恐怕没有哪个欧洲领导人敢轻易给出答案。那么,你认为欧洲的这种妥协是明智的务实之举,还是危险的绥靖开始呢?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