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胜选当天,最先等来的,不是北京的贺电,而是中方的警告。 10月21日,高市早苗在日本参众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成为该国第104任首相。这位日本政坛的“资深右翼”刚敲定胜局,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就随之而至,没有常规的礼节性祝贺,直接强调日方需恪守中日政治文件原则,信守历史与台湾问题上的承诺。 这份看似直接的表态,实则藏着对日本新政权本质的精准判断。 高市早苗的上台,与其说是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不如说是日本政坛派阀斗争的产物。深耕政坛32年的她,前两次竞选自民党总裁均以失败告终,这次能胜出,全靠麻生太郎在背后操盘。 总裁选举最后一轮,她仅比对手多4票,若没有麻生派议员的支持,根本无法突围。 当选后,自民党核心的“党五役”职位里,三个都给了麻生派,连有“黑金丑闻”的安倍派议员都被启用,媒体直接调侃这是“第二次麻生政权”。 这种“傀儡式”掌权,意味着高市早苗的对华政策根本无法完全自主,必须优先满足背后派系的利益诉求。 这种利益捆绑,从她与公明党的决裂中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自民党和公明党合作了26年,正是靠着公明党的席位支持,自民党才能长期执政。 但这次为了迎合麻生派,高市早苗不仅拒绝了公明党提出的限制政治献金要求,还放出“当议员不贪污,跟在便利店打工的没区别”的言论,最终逼得公明党退出联盟。 失去公明党这24席,自民党只能转头与极右翼的日本维新会搞“阁外合作”,可两党在众议院合计231席,离过半还差2席,这种“双少数”国会格局,让任何激进政策都可能卡在国会无法落地。 高市早苗那些对华强硬的表态,更像是为了拉拢右翼选票的政治表演。 她12年间11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还多次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甚至主张与台湾建立“情报共享”机制。 但这些言论背后,是日本经济对中国的深度依赖。日本市面上近三分之一的关键商品,超过一半都得从中国进货,家电进口依赖度更是超过90%。 丰田在华销量占全球15%,索尼影像传感器30%的营收来自中国,这些企业根本承受不起“脱钩”的代价。高市早苗若真要推行激进政策,首先就得过日本企业界这一关。 更关键的是,美国这个“靠山”也并非铁板一块。高市早苗一直喊着“继承安倍遗志”,想强化日美同盟制衡中国,但特朗普2.0政府的对华政策有自己的算盘。 美国虽然想利用日本遏制中国,却不愿为日本“火中取栗”,国防部长前不久访日时,只强调“威慑”却绝口不提“协防”。 要是日本在台海问题上过度冒进,美国大概率会让其“管控风险”,绝不会真的出手相助。这种“被利用却不被兜底”的处境,高市早苗不可能不清楚。 中方的警告,正是看透了这种“强硬表态与现实制约”的矛盾。中日四个政治文件里的核心原则,比如日本承认一个中国、不否认侵略历史等,从来都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 高市早苗背后的派系想靠反华捞取政治资本,却绕不开经济依赖的基本盘;想抱美国大腿,又摆脱不了被当棋子的命运;想推进修宪强军,还得面对国会和民众的阻力。 这种情况下,中方直接划清底线,既是提醒高市政权不要误判形势,也是给背后的派系敲响警钟。 前首相石破茂卸任前警告高市早苗“不要将日本带入歧途”,这话其实点破了关键。 日本当前政府债务已突破1300万亿日元,占GDP比重超250%,民生领域的物价上涨、养老金缺口等问题早已让民众不满。 高市早苗要是真把资源都投到对华对抗和军事扩张上,只会加剧财政危机,最终被选民抛弃。石破茂自己就是因为经济政策失败而下台,这个教训近在眼前。 网友们看得很明白,中方的回应不是要激化矛盾,而是提前遏制风险。高市早苗的鹰派言论或许能煽动部分民粹情绪,但改变不了中日互为近邻、经济深度绑定的现实。 她这个“傀儡首相”能做的决策有限,可一旦触碰核心红线,中方的反制绝不会手软,到时候买单的还是日本普通民众和企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外交部回应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2025-10-21 15:50·央广网
郑丽文这一次学聪明了!在赖清德,民众党纷纷对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相发出贺信之后,这
【18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