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泽连斯基正式宣布 10月2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已经准备好结束和俄罗斯的冲突,还透露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谈好,要尝试以当前前线为基础进行谈判。 另外,乌方已经准备好和欧洲伙伴会晤,本周会签署一份新的防御能力协议,作为长期安全保障。 这消息一出来,国际舆论场议论纷纷,毕竟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多,双方从最初的快速攻防转入长期阵地僵持,过去虽多次传出谈判风声,却始终没实质性进展。 这次泽连斯基主动将“结束冲突”“与特朗普达成共识”摆上台面,背后的现实考量远比表面更复杂。 先看“以当前前线为基础谈判”这句话,背后是实打实的战场困境。近半年来,乌东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及扎波罗热地区的控制线基本处于胶着状态: 乌军去年底发起的反攻行动,历经数月仅收复少量村镇,却消耗了北约援助的大量装备;俄军虽未实现大规模推进,但凭借炮火优势牢牢控制关键交通线与战略据点。 更关键的是外援供给出现缺口,美国2023财年对乌军事援助约240亿美元,而2024财年截至上半年(1-6月),经特朗普团队审批通过的军事援助仅约60亿美元。 据西方情报机构披露,乌军当前紧缺的155mm榴弹炮炮弹等关键弹药,库存仅能维持数周到一个月,前线压力已肉眼可见。 再谈与特朗普的“谈好”,本质上是为了稳住美国这一核心援助来源。特朗普自2024年竞选期间便多次表态,主张“推动俄乌快速谈判”,并公开质疑美国对乌援助的“性价比”,认为不应持续“为欧洲冲突承担巨额成本”。 对乌克兰而言,当前乌军装备补给、弹药供应乃至冬季物资保障,有超60%依赖美国支持,若美国援助中断,前线作战体系随时可能承压。 这次主动对接特朗普,正是想通过明确谈判意愿,换取美国对乌援助的稳定,为后续博弈留足空间。 至于计划与欧洲签署的“防御能力协议”,更像是乌方为自己构建的“长期安全缓冲”。截至2024年中,欧盟及成员国对乌经济援助累计约450亿欧元,但军事援助始终缺乏系统性规划: 德国此前承诺向乌提供约80辆豹2主战坦克,截至10月仅交付40辆;法国承诺的“凯撒”自行火炮,也多次因生产进度延迟交付。 乌方希望通过签署长期协议,将欧洲的安全支持“制度化”,避免未来欧洲各国因政局变动(如出现对俄缓和立场的领导人)削减对乌援助。 不过这份协议能否落地,还得看本周会晤的结果——毕竟欧洲自身仍面临经济复苏乏力、能源结构转型压力,能否持续投入资源帮乌强化防御能力,尚未有定论。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关键变量:俄罗斯的态度。普京此前在公开讲话中明确表示,“若乌克兰承认现有领土实际控制状况,谈判大门始终敞开”,而这里的“领土实际控制状况”,就包括俄2014年并入的克里米亚,以及2022年后实际控制的乌东四州部分区域。 现在泽连斯基提出“以当前前线为基础谈判”,是否意味着乌方在领土问题上出现松动?若不承认现有控制格局,俄罗斯大概率不会接受谈判; 若承认,乌国内反对声音又将凸显——此前泽连斯基多次强调“要收复所有领土”,如今态度转变,国内民族主义群体及军方的接受度仍是未知数。 说到底,泽连斯基此次宣布,更像是对现实压力的回应:前线僵持难破,外援逐步收紧,国内民众对冲突的耐心也在变化。据盖洛普2024年7月民调显示,乌克兰18-40岁男性中,约45%对服兵役存在抵触情绪。 但谈判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特朗普能否真正推动谈判进程、欧洲的防御协议能否兑现、俄罗斯是否愿意坐上谈判桌,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