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挨骂”和“被黑”几乎是小米的日常功课。从早期的“DS机”、“组装厂”

王石头啊 2025-10-22 01:04:28

回想一下,“挨骂”和“被黑”几乎是小米的日常功课。

从早期的“DS机”、“组装厂”,到后来无孔不入的“品控差”、“发热门”,再到任何新领域,都要被拿出来用放大镜挑刺。

过去十几年,小米什么样的委屈没受过?什么样的脏水没被泼过?什么样的攻击和谩骂没经历过?

说句玩笑话,小米的公关团队心理素质绝对是行业顶级的,因为他们在面对重大舆情时,压根就不去人为操控。

但戏剧性就在于,你会发现一个规律,就是那些幕后黑手靠手段掀起的风浪,看着吓人,却始终没能掀翻小米这艘大船,要不然小米还能走过15年?

虽然短期来看,小米肯定会难受、会憋屈,感觉像吃了只苍蝇似的,米粉也会为此感到愤怒。

但你只要跳出当时的情绪,从商业逻辑上看,其实那些在背后不断“撒币”搞事情的黑手,他们比小米更难受。

最核心原因就贵。雇水军、买黑稿、操控舆论,这是一门“手艺活”,更是真金白银的消耗战。

这背后是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从策划、写手、渠道分发到数据刷量,明码标价,概不赊欠。

那些接黑稿、带节奏的所谓“媒体”和“大V”,难道他们心里不清楚自己在干嘛吗?太清楚了!

正因如此,他们的收费才格外高昂,这费用里不仅包含了“写作费”,更包含了“良心磨损费”和“信誉透支费”。

这里最关键的点在于,如果小米一时没忍住,也砸下巨资去反击,去对线,去搞一场轰轰烈烈的舆论保卫战,那才真是掉进了对方设下的“成本陷阱”。

互联网的“七天传播定律”,别说企业之间互撕,就算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公众的关注热度能维持几天?绝大多数情况,24小时后热度就断崖式下跌了。

所以,黑手要想持续黑小米,就得像给游戏角色“续币”一样,持续投入、不断烧钱,这是个看不到尽头的财务窟窿。

而小米如果跟着花钱对线,就等于免费帮对方把一场“快闪式”的黑稿,硬生生炒成“连续剧”,不仅帮他们维持了话题热度,还把自己的宝贵资源和注意力搭了进去。

这种参战方式,完全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同时还帮敌人赚流量的亏本买卖,小米不干,米粉也不想看着小米参战。

其实小米最坚不可摧的护城河,不是什么单一的技术或产品,也不靠那些媒体大V宣传,而是那群被“参与感”滋养起来的、有逻辑、有判断力、且具备极强社群认同感的忠实米粉。

这帮用户是在小米“开放、透明”的社区文化里成长起来的,他们习惯了自己看参数、研究技术、对比体验,你很难用简单的营销话术去忽悠他们。

他们认的是实打实的产品力,是技术突破,是超越预期的体验,只要这个“信你、懂你、愿意为你辩护”的用户基本盘还在,小米的根基就稳如泰山。

哪怕未来市场有起伏,小米的增长有波动,但也绝不会伤筋动骨。

就拿被黑得最惨的苹果和特斯拉来说,他们没有对那些媒体投放,但影响到他们的销量了吗?丝毫没有。

因为选择购买他们产品的那批用户,不会因为媒体的几篇舆论操控,就拒绝购买他们的产品。

所以埋头做好产品,真心服务好用户,也是小米接下来要做的事。

而那些幕后黑手所要面对的,则是黑稿的边际效应会越来越低,成本却越来越高,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模式,自然撑不了多久。

说起来也挺感慨的,很多米粉最初聚在一起,不过是些纯粹的科技爱好者,是喜欢折腾手机的“发烧友”。

可谁曾想,这些人最后也会被动地卷入一场场没完没了、且动机莫名其妙的口水战。

小米用15年的时间,从手机到AIoT,再到如今躬身入局造车,已经用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跨越,证明了自己的理想、韧性和战略定力。

小米到了今天这个体量和阶段,如果还需要事事出来“自证清白”,那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所以接下来,小米只需要老老实实做产品,真真诚诚对用户,一切都不成问题。

至于那些幕后黑手,他们每多花一分钱在这种事上,小米在产品研发上就会多一分专注和从容。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小米赢!别让监督之名沦为逐利之恶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哎妈呀

哎妈呀

5
2025-10-22 01:40

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用户74xxx88

用户74xxx88

2
2025-10-22 04:28

厂妹机智商机爱国机是哪个贱人说的?[抠鼻]

小修 回复 10-22 07:16
友商高价低配他不赚钱交朋友

薙的追随

薙的追随

2
2025-10-22 17:15

洗小米的自媒体属于是水平最低的那一类

哼!萌个了卖‭

哼!萌个了卖‭

2
2025-10-22 07:06

人类会本能同情弱者。始作俑者反而会被厌恶

华丽的烟圈

华丽的烟圈

1
2025-10-22 06:31

DS机是你们高管对自己消费者的称呼,这都能往水军身上扣。

王石头啊

王石头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