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回来以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了话。在通话中,泽连斯基向马克龙明确指出,现在是结束俄乌冲突的最佳时机,希望法国及其盟友合理利用这一时机,以继续给俄罗斯压力。因为只有向俄罗斯施压才是结束冲突的关键。此外,双方约定未来面对面沟通。 这通电话发生在 10 月 19 日,距离泽连斯基 10 月 17 日在白宫与特朗普会晤刚过去两天。作为 8 个月内第三次访美,泽连斯基此行本想争取更多支持,他还特意会见了美国能源及军工企业代表,谈妥了能源设施修复和防空合作的事宜,甚至传出双方商讨 “战斧” 巡航导弹援助的消息。可特朗普在会谈后抛出的言论,让局势变得微妙起来。 特朗普在 “空军一号” 上公开表示,俄乌应该按当前战线 “割裂” 顿巴斯地区,78% 已被俄方控制的土地就该维持现状,先划界停火再谈后续。 这种 “以土地换和平” 的暗示,与泽连斯基一直坚持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反差。虽然泽连斯基面对记者时只说领土让步是 “敏感且困难” 的议题,但谁都能看出,美国态度的松动让乌克兰陷入了被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急需巩固欧洲盟友的支持。他选择首先联系马克龙,绝非偶然。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家,在对乌援助和对俄施压上的态度至关重要,而马克龙此前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欧洲应在冲突调解中发挥主导作用。 泽连斯基在通话中反复强调 “现在是最佳时机”,潜台词里藏着对美国立场变化的担忧,若不能趁欧洲盟友态度尚明确时加大对俄压力,后续谈判的主动权可能会进一步流失。 可现实情况远比通话中的表态复杂。战场层面,所谓 “最佳时机” 并没有太多实际支撑。美媒曾炒作 “俄罗斯正在输掉战争”,声称乌军无人机摧毁了俄军三分之一炼油能力,但真实数据远非如此。 卡内基学会与俄罗斯能源部的报告显示,俄军受损炼油设施多数两三周内就能恢复,实际产能损失不足 15%,且通过调整税收体系,俄罗斯非油气收入占比已提升到 56%,财政并未如西方预期般崩溃。 军事上,俄军在 2025 年 5 月至 9 月的夏季攻势中,反而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等方向新增控制区约 5000 平方公里,波克罗夫斯克一线的分段渗透战术更是打乱了乌军部署。 虽然俄军暴露了补给慢等问题,但整体攻防节奏稳健,而乌军反攻窗口期几乎毫无收获,投入的旅级部队多被打散,仅西方统计的阵地损失就超过 70 个村镇。 更关键的是,欧洲盟友内部已出现裂痕。乌克兰一直呼吁冻结俄罗斯在欧洲的 1400 亿欧元资产用于援乌,但欧盟内部对此顾虑重重。 奥地利、比利时等国明确反对将冻结资金用于军事用途,担忧风险责任分担不均,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也只能表示方案仍在讨论,无法给出明确日期。 即便欧盟已调动 8 亿欧元支持乌克兰过冬,还在筹措额外 1 亿欧元采购防寒物资,这些民生领域的援助与泽连斯基急需的军事压力支持,显然不是一回事。 泽连斯基想借欧洲盟友的压力稳住局势,可欧洲自身的对俄施压能力已显疲态。马克龙虽然与他约定了面对面沟通,但面对内部分歧和战场现实,能拿出的实际举措恐怕有限。 毕竟欧盟各国在对乌援助的力度、时长上早已出现不同声音,持续对俄施加高强度压力,意味着欧洲要承担更高的能源成本和经济风险,这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绝非易事。 从美国归来后的紧急通话,更像是泽连斯基在局势变化前的一次 “救火行动”。他试图通过绑定欧洲盟友的立场,对冲美国态度松动带来的影响,而 “加大对俄压力” 则是他能想到的最直接的破局方式。但这场冲突的走向,从来不是单一国家或阵营能完全左右的,欧洲盟友的真实底气、俄罗斯的战场韧性,都将在接下来的面对面沟通中露出更多端倪。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