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提醒!#路边的银杏果不要乱碰乱吃#[话筒]医生科普:#直接食用白果治病风险远大于益处#】秋风起,银杏黄,多地银杏树陆续进入观赏阶段。大皖新闻记者在池州街头看到,银杏树结出饱满的果实,秋风扫过,成熟的银杏果大量掉落地面。不少市民认为这种被称为“白果”的银杏果营养丰富、具有养生功效,打算带回家食用。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章钰紧急提醒:路边银杏果强烈不建议食用,甚至可以说绝对不能吃,其存在多重健康风险。
“银杏果本身含有多种天然毒素,如银杏酸、氢氰酸苷等。路边掉落的果实,其毒素含量未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中毒。”章钰介绍说,此外,街头种植的银杏长期暴露在汽车尾气、灰尘、农药等污染环境中,有害物质可能附着甚至渗入果肉。“如果想食用银杏,可前往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经过加工处理的产品。”
章钰介绍说,绿化银杏并非食用品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可能远低于市售的食用白果,而市售白果经过专业加工可降低毒素。“从医学角度来看,银杏果中的毒素对人体损害不容小觑。”章钰医生介绍,4‘-O-甲基吡哆醇作为银杏果主要毒素之一,会竞争性抑制维生素B6活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引发惊厥、抽搐等严重症状。
据介绍,银杏果内含有的另一主要毒素氢氰酸苷则在胃肠道酶解后释放剧毒氰化氢,会阻断细胞呼吸链,造成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细胞内窒息”,严重时可致昏迷和呼吸衰竭。银杏酸则是致敏性极强的成分,接触果皮汁液就可能引发红斑、水疱等接触性皮炎,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
章钰介绍,银杏果中毒潜伏期为1-12小时,一旦怀疑银杏果中毒,如果中毒者意识清楚且进食时间在1-2小时内,可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其舌根部,引发呕吐,尽可能排出胃内残留的毒素。如若患者已出现抽搐、昏迷或神志不清,则不可以催吐,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同时需立即送医并告知医生食用情况。
针对市民关心的银杏果药用及营养价值问题,章钰医生表示,中医认为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功效,常用于治疗哮喘、痰嗽、白带、遗尿、尿频等症;而现代医学推崇的是经过标准化去毒处理的银杏叶提取物,而非直接食用银杏果。经过标准化去毒处理的银杏叶提取物在现代医学中被证实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常用于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脑供血不足等。“不过,直接食用白果来治病,风险远大于潜在益处。”(记者 朱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