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是如何对待荷兰女人的,花样百出,相当流氓,惨不忍睹! 二战时期, 日本除了侵略中国,东南亚国家也未能幸免,例如拥有荷兰驻军的印尼,也遭到了入侵。 对印尼人来说,荷兰不是好人,所以当日本军队打着拯救的旗号来时,印尼人天真的以为,他们获救了。 1942年,日本登陆印尼,印尼人对此十分雀跃,这让一向臭名远扬的日军都感到诧异,但他们很快就明白并伪装起来。 在印尼人的帮助下,荷兰军队很快战败,日军占领印尼,而印尼人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这是引狼入室。 日军在印尼烧杀侵略,很多印尼人流离失所,但比印尼人更惨的是荷兰人。 这些荷兰人在成为俘虏后,过的十分惨,尤其是荷兰女性。当时的女性地位本身就低,加上日本有慰安妇制度,所以她们即将面临的处境,可想而知了。 日军占领后立即将荷兰裔居民分批关押,男性送入战俘营,妇女儿童塞进集中营。 在爪哇岛安巴拉乌村集中营,几十人挤在不足60公分宽的睡位,配给食物是糨糊般的米汤,营养不良导致疫病横行。 贝尔特·科尔菲努斯的母亲,因忘记向日本兵鞠躬,被打到双臂数月无法活动;孩子们若犯错,日军会当众毒打其母亲作为惩罚。 日军对白人女性的迫害带有明显的种族报复心理,他们强迫荷兰女性每日向东北方三鞠躬效忠天皇,迟到者被罚清洗厕所。 曾以“反殖民英雄”自居的日军,却复制了欧洲殖民者的种族分级制度:在慰安所内,日本女性居顶层,朝鲜和中国台湾女性次之,最低等的是当地土著和荷兰女性。 三宝垄的“七大洋之家”是著名的日军慰安所据点。 1944年2月,100多名荷兰女性从集中营被押至此,照片被挂在墙上编号展示,房门贴着日语“使用规则”。 18岁的玛尔特描述,军医假借体检实施侵犯,女性每日需接待20余名士兵,染病者遭抛弃,孕妇被强制流产。 13岁的莉娅因反抗被威胁“杀你全家”,孩子出生后,即被日军刺死在她面前。 所谓“白马事件”更显日军变态心理,30多名欧洲女性被集中囚禁三周,日军给她们冠以“白马”代号轮番施暴。 荷兰女子沃海勒耐剃光头发试图自毁容貌,反而被日军视为“新奇猎物”,连军医都加入凌辱行列。 这种将暴力游戏化的行为,暴露了占领军心理的彻底扭曲。 日军的性暴力并非个别士兵失控,而是系统化运作。 爪哇宪兵队档案记载,1944年1月有士兵擅离部队赴慰安所,3月有军官醉酒殴打“慰安妇”,这些违纪记录反证慰安制度的普遍性。 日军甚至设立“将校慰安所”,用公文规范管理。 暴行亦延伸至肉体折磨,铁桶刑罚分为三级:轻度者头套铁桶跪曝烈日,中度者被关入插满铁钉的滚桶,重度者与老鼠同封铁桶活活烧死。 一名荷兰女兵回忆,日军以“逃跑游戏”为乐,承诺放生后又射杀逃亡者取乐。 战后统计显示,约250名荷兰女性被迫成为“慰安妇”,但真实数字可能更高。 幸存者扬·鲁夫-奥赫恩在2000年东京民间法庭作证,晚年仍致力推动日本道歉。然而日本政府至今未全面承认责任,2015年更阻挠“慰安妇”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这些历史见证者逐渐离世:贝尔特·科尔菲努斯撰写回忆录警示后人,玛尔特因性创伤终身未婚。 她们的遭遇揭示战争对人性的碾轧,当暴力成为制度,施暴者将他人苦难视为娱乐,而被损害者的尊严抗争成为最悲壮的反抗。 荷兰女性在日军占领下的遭遇,是二战史中常被忽略的一页。 从集中营的饥饿惩罚到慰安所的制度化凌辱,从铁桶酷刑到心理摧残,这些暴行远超军事必要范畴。 历史的价值不在于渲染仇恨,而在于警示文明脆弱的边界。当贝尔特·科尔菲努斯说“不全面认识历史,加害者不可能获原谅”时,她是在为所有被战争撕裂的生命立碑。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3评论】【14点赞】
destiny
荷兰女人?照片全是亚洲女人面孔。不知道小编在胡说八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