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中国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10月13日,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德媒这话说得,分明是隔着门缝看中国,把咱们的战略定力当成了“始料未及”,把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定当成了“宁死要赢”的蛮干。 咱先戳破德媒最核心的误区,他们说中方“没料到美国反击迅猛”,这纯属对局势的无知。 10月10日特朗普在白宫拍桌子,放话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总税率直接飙到130%,这架势看着挺唬人,可早在9月12日,80多家美国行业协会,就联合成立了“支持自由贸易美国人联盟”,发起全国性游说行动反对加税。 美国玩具协会会长史蒂夫·帕谢尔布,当时就警告“会损失数万个岗位”,这信号多明显,美方内部早就对加税吵翻了天,中方怎么可能没预判到他们的虚张声势。 果不其然,特朗普的威胁刚放出去48小时,10月12日副总统万斯就立马改口说“愿意理性谈判”,特朗普自己也在社交平台打圆场,这翻来覆去的嘴脸,咱们见得多了。 而且在10月9日,我们就先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把管控范围从实物扩到技术和产业链上下游,连第三国用中国技术生产的稀土都纳入监管,这要是没提前预判,能把反制的节奏掐得这么准? 至于美国的“迅猛反击”,水分可不是一般的大,10月10日的加税威胁听着吓人,可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5600亿美元商品,真加100%关税,额外成本相当于美国全年对欧盟的出口总额,这钱最后还得美国消费者买单。 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早说了,“关税是对美国家庭的征税”,每个家庭一年得多掏1300美元,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招,算哪门子迅猛反击。 更可笑的是,这些商品里60%以上是美企在华生产的,加税等于自己打自己的供应链,特斯拉芝加哥工厂因为缺中国稀土停工一周,福特SUV生产线也动不了,洛克希德马丁的F-35出货都受了影响,这分明是在折腾自己。 反观中方的反制,那才叫精准狠,10月10日下午交通运输部就宣布,10月14日起对美相关船舶收特别港务费,一开始每吨400元,逐年涨到1120元,不管是美国运营的船还是挂美国旗的船,一个都跑不了。 这一下,马士基这些有美国资本的航运巨头慌了神,美股当天就跳水,道琼斯跌878点,七大科技巨头一夜蒸发7700亿美元市值,谁的反击更有杀伤力,一目了然。 德媒说的“宁死也要赢”,其实就是没看透咱的底线思维,毕竟中方从来不是主动挑事的一方,每一步反制都是被逼出来的。 美国从2月到4月连续三次加税,5月还放话“关税绝不取消”,中方5月才开始限制稀土出口,10月升级管制是因为美方要把关税加到130%,这只能叫“被迫还手”。 而且咱们的反制从来不是蛮干,全是掐着美方的七寸打,全球92%的精炼稀土出自中国,美国153种主力装备里87%靠中国稀土,F-35战机每架要用0.4吨,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要4吨,他们自己建分离工厂最快也要五年,根本来不及。 10月中旬中方又调整医药原料出口审批,美国青霉素、阿莫西林这些常用药的原料大多靠中国进口,这一下直接戳中了他们的民生痛点,也是咱捍卫产业链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 反观美国,加税之后自己人先扛不住了,150家行业协会联合致信贸易代表反对加税,警告会“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连耐克、阿迪达斯都跑去白宫求情说面临“生存威胁”,这对比实在太鲜明。 德媒之所以看走眼,根本是没搞懂中美博弈的核心逻辑,他们只看到表面的关税互加,却没看到中国早就跳出了“被动应对”的圈子。 10月12日特朗普从“加税威胁”转到“愿意谈判”,美股期货立马反弹,道指期货涨0.8%,纳指期货涨1.34%,这说明连市场都看透了,美国的强硬全是装出来的,中方才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 这么看来,德媒的报道就是典型的西方视角偏差,只盯着中方的“强硬”,却故意忽略美方先挑事的事实,只看到贸易战的“失控风险”,却看不到中国早有预案的定力。 咱们的“沉着冷静”从来没变过,10月9日的稀土管制、10月10日的港口费反制,每一步都走得稳准狠,这不是“没料到”后的慌乱,而是“早预判”后的从容。 所谓的“宁死也要赢”,本质是“绝不退让”的底线,中国可以谈,但谈的前提是尊重;可以合作,但合作的基础是平等;要是有人非要逼着我们打,那咱们就奉陪到底,而且有实力奉陪到底。 美国的虚火撑不了多久,80多家行业协会的游说、美股的暴跌、企业的哀嚎……这些都在说明,谁才是贸易战的真正受害者。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