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乌总统大吵一架后,特朗普画了条线:俄乌都别争,按我说的停火 一场本该体面收场的白宫会谈,结果闹得满城风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穿着笔挺西装,试图显得庄重些,没想到特朗普还是火气上头,两人围着顿巴斯的归属问题你来我往,直接把前线地图扔一边。 美国要停火,乌克兰死守领土,背后的分歧比桌上的咖啡还苦。大国的算盘,乌克兰的难处,局势乱得像一锅粥,谁都想当主厨,可锅里的料还得自己咬牙咽下去。 说起这场争吵,场面其实比外头传得还火热。泽连斯基怕再被说“不懂规矩”,这次不穿军服,改穿西装,想来个“和平点”的开局。 但特朗普可没打算给他好脸色,顿巴斯问题一提就急眼。特朗普嫌乌克兰不答应自己的停火方案,直接把桌上的前线地图扔了。这一幕,活脱脱像当年家长会现场,家长和老师谁都不让步。 特朗普的想法其实不复杂。他盯着顿巴斯,直接建议乌克兰干脆割让出去,一步到位。嘴上还搬来普京的意见,显得自己“有理有据”。 细算下来,顿巴斯面积不小,俄控区已经占了大头,差不多七八成地盘,人口也基本上以俄语区为主。自打冲突以来,联合国的报告里,顿巴斯平民伤亡数字一直在增长,这块地盘的敏感度比火药桶还高。 在2月的会晤上,特朗普和泽连斯基还算是客客气气,到10月这一回,谁都没法装没事人,矛盾直接摆桌面上。 会后,特朗普干脆抛出新主张,对外说“按当前战线停火”,意思很明白,大家都别再往前推线了,顿巴斯怎么分就怎么分,维持现状。 相比之前直接要求乌克兰割地,这回算是“退了一步”,但实质还是让乌克兰吃哑巴亏。特朗普为啥转弯?一来他自己急着和普京在布达佩斯碰头,想把停火方案当做“见面礼”;二来美俄最近外交磋商频繁,停火成了美俄之间的交易筹码。 特朗普嘴上说支持乌克兰恢复领土,实际做法却不断给乌克兰下压力。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你得听我的,否则啥都没得谈”,外交手法全靠算计,缺乏长远眼光。表面上看似平衡,实则让乌克兰左右为难,自己也没捞到多少面子。 泽连斯基这边就更难受了。美方压他让步,他又不能真答应,不然国内外都要炸锅。这时候,他干脆把争吵摆上台面,借美国的“强硬”来提醒欧洲:如果美国不管了,那欧洲就得顶上。 欧洲一直在军援乌克兰,这也是泽连斯基手里为数不多的底牌。公开争吵,其实也是在放信号,让欧洲看到乌克兰的难处。只不过,欧洲内部对俄罗斯的态度也不是铁板一块,援助能撑多久,谁心里都没底。 这种“公开撕破脸”的套路,其实泽连斯基已经不是第一次用了。早前美俄阿拉斯加会晤后,特朗普的态度也是前后反复,乌克兰不得不靠拉拢欧洲给自己壮胆。 问题是,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很多时候都带着条件,大家各有小算盘。 泽连斯基想用舆论战换空间,可在大国博弈中,乌克兰始终像棋盘上的棋子,说到底,主动权很难握在自己手里。小国在夹缝里求生,能换来多少回旋余地,谁都说不准。 美乌分歧的根子,其实就是领土主权和地缘利益这两件事,谁也不可能轻易退让。特朗普这回的停火方案,看上去是想“画条线,大家别打了”,实际很可能让乌东部陷入长期分裂。 乌克兰如果真失去美方军援,欧洲能不能独自扛下来,谁都不敢拍胸脯。欧盟内部对俄罗斯的政策分歧早就存在,支持力度能不能持续,外界其实心里有数。东欧这块地方,注定还得在大国的棋局里反复拉扯。 这一场“吵架”,其实就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大国算计,小国求生,谁都说自己有理,谁都不肯轻易认输。和平这俩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都想当裁判,可真正的赢家还是大国自己。 乌克兰夹在中间,注定要在大风大浪里摸爬滚打,未来这场戏,谁也别想着提前剧透。 参考资料:特朗普被曝与泽连斯基再度发生激烈争吵,施压乌方接受俄方提出的“停战条件” 2025-10-20 09:10·观察者网
与乌总统大吵一架后,特朗普画了条线:俄乌都别争,按我说的停火 一场本该体面收场
飞天史说
2025-10-20 18:45:35
0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