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法国结婚率3%,同居率97%,上到总统,下到平民,大多数都是不结婚的,

韫晓生 2025-10-20 17:54:20

[中国赞]法国结婚率3%,同居率97%,上到总统,下到平民,大多数都是不结婚的,只是同居。而那可怜的3%的结婚率,基本上都是由60岁以上的老人完成的,结婚就是为了找一个稳定的老伴。   (信源:网易——法国结婚率仅有3%,97%的人选择同居,上到总统下到平民为何誓不走进婚姻殿堂,60岁以上老人的婚姻观)   聊起法国,大家脑子里蹦出的词多半是“浪漫”、“随性”。但如果扒开这层滤镜,你会发现法国人的婚恋观,压根不是什么感性的即兴发挥,而是一场算得门儿清的理性博弈。   浪漫的光环下,法国的结婚率低得惊人,在全球排得上倒数。有那么个统计,只有大约3%的白人会选择走进婚姻殿堂。2024年,全法国结婚的也就24.7万对,这数字比2000年少了快6万对。   那大家不结婚,都干嘛去了?答案是:同居,或者签一种叫“民事互助公约”(PACS)的协议。这玩意儿的数量从2000年的2万多对,飙升到现在超过20万对。可以说,现在法国有97%的情侣,都觉得同居生活挺好,没必要扯那张证。   所以,当代的法国爱情故事,内核已经变了。主角们不再是为爱冲昏头脑的恋人,而是手持计算器、精明权衡风险的“合伙人”。   在法国,结个婚,真是一笔高风险投资。就说这成本吧,预计今年,一场百人规模的婚礼平均预算就得超过2万欧元。就算是想简单办一下,平均也得花掉7576欧元。   钱还只是第一关,真正的“雷”埋在法律里。法国的婚姻法,在很多人看来对男方相当不友好。一旦离婚,男方可能得一直付给前妻赡养费,直到她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为止,这笔钱最高能占到男方月薪的七分之三。   更绝的是,女方带孩子,男方婚后自动承担抚养责任,不论孩子是否亲生。难怪有离异公司高管发誓不再结婚,损失惨痛。这种法律困境并非法国独有,新加坡也类似,男方要供养前妻至其再婚。本意保护女性的法律,却成了婚姻枷锁。   相比之下,PACS就显得“性价比”高多了。它像一份轻量级的法律合同,签起来和解约都比结婚简单得多。它能让伴侣享受税收优惠,但默认财产分开,也可以自己商量着共有。最关键的一点是,PACS合同里,没有白纸黑字写着“忠诚”这项法律义务。   法律这道坎一绕开,家庭的形态也跟着变了。法国社会成功办到了一件大事:把“家庭”和“婚姻”这两个词给拆开了。现在法国的新生儿里,每10个就有将近6个出生在爸妈没结婚的家庭。   这个比例在2012年就超过了一半,达到55.8%,而在2000年时还只是42.6%。这种变化背后,是法律的保驾护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法国就改革法律,确保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尤其是在继承上。   法律上没区别了,社会观念也就慢慢跟上了。如今在法国,未婚生子根本不是事儿。从前总统奥朗德这样的名人,到公司里的同事、学校里的老师,没人会对此指指点点,社会压力几乎为零。   所以,法国人的“责任观”升级,认为责任直接体现于对孩子的爱与抚养,而非靠结婚证证明。一位年轻妈妈称,她关心自己出事时孩子能有保障,实现此目标不一定要结婚。这并非逃避,而是更务实、风险更低的活法。   更有意思的是,法国的婚恋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年轻人拼命逃离婚姻,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反倒成了结婚和离婚的主力军。   年轻人觉得,事业和自由最重要,婚姻太早把人生锁死了,简直是财务和法律的双重枷锁。就像一位年轻教师说的,哪有时间去筹备什么婚礼啊。他们宁愿选择同居,既能分摊生活成本,又能享受陪伴。   老年人方面,人均寿命延长,60岁才开启“人生下半场”。孩子长大、自己退休后,老两口朝夕相对,反而考验关系。一位70岁女士68岁时果断离婚,称不想辜负余生。对他们而言,结婚或离婚成了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工具。   这么一看,婚姻在法国的地位,真是彻头彻尾地变了。它已经从一个人生“必需品”,彻底沦为“奢侈品”,或者说,仅仅是一个“可选项”。   法国的故事给我们敲响警钟。这并非只是“法国人太浪漫”,而是当法律、经济和社会观念转变时,亲密关系会被深刻重塑。当爱情、家庭和婚姻可独立存在,人们的选择变得多样而现实。“我愿意”背后承载的风险与算计,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沉重。

0 阅读:4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