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执意不肯放过中俄,中俄就让美国知道自己的厉害!发生了什么事?日前中俄主动开辟

文史啊旺 2025-10-20 15:53:58

美国执意不肯放过中俄,中俄就让美国知道自己的厉害!发生了什么事?日前中俄主动开辟对美“新战场”,仅仅24小时内,中俄就宣告创造新的历史,怎么回事呢? 说起最近这事儿,得从美国那边的贸易动作说起。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商品加关税的招数一套一套的,摆明着想卡住中俄的脖子。结果呢,中俄这边不慌不忙,直接在北极地区下了一步大棋。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哈尔滨开了个会,正式批准了进一步开发北方海路的行动计划。这计划主要是针对集装箱货运的,目的是让这条路从俄罗斯的喀拉海到白令海跑得更顺溜。没想到,就在同一天,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的掌门人利哈乔夫站出来放话:今年中俄通过这条路的集装箱货量要破纪录,估计能超40万吨。这前后才24小时,消息一出,就跟扔了个炸弹似的,让人觉得中俄这是在贸易战场上直接怼美国。 先别急着往下说,得搞清楚北方海路到底是个啥。很多人容易混淆,它跟北极航道不是一码事。北极航道是全球变暖后冰层融化露出来的新通道,能把亚洲到欧洲的航程缩短好几千公里,早几年就有专家盯着看热闹。但北方海路更具体点,它是俄罗斯自家地盘上的线路,大部分在俄罗斯北部的专属经济区里,主要用来运本国货物,顺带开发远东地区。缺点是除了摩尔曼斯克港全年不冻,其他港口就得靠夏天7到10月窗口期用。但好处也明显,俄罗斯现在远东资源多,这条路一通,就能把石油天然气矿产啥的更快拉到市场去。俄乌冲突一打响,俄罗斯被西方封锁得紧巴巴的,自然就把眼睛盯上这儿。中国一看机会,也搭了把手,两国合作一深,亚洲欧洲贸易就热闹起来了。美国呢?它在大西洋那边坐着,影响力够不着,只能干瞪眼。 这合作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早在2024年,北方海路的总货运量就冲到3790万吨,比前一年多出160多万吨,已经是历史新高了。其中中俄的部分占了大头,中国货轮越来越多地走这条线。利哈乔夫在会上说得很直白,今年集装箱货量从去年的不到18万吨,直接翻倍到40万吨以上。这数字听着不夸张,但搁在北极这种极端环境里,意味着船队调度、破冰船护航、港口扩建都得跟上。俄罗斯那边,新新运航运公司还跟俄方签了协议,要建全年集装箱路线,甚至收购俄罗斯港口股份。中国这边,宁波港、上海港的货轮已经常态化启航,9月底还有艘叫“伊斯坦布尔桥号”的集装箱船从宁波出发,10月13日就靠上欧洲码头,全程就18天,比苏伊士运河那条老路快了10天左右。这不光是速度问题,还省油省钱,碳排放也低点,符合现在全球推的绿色贸易调调。 为啥说这是对美国的回击?特朗普的关税战,本意是想逼中国让步,结果中俄这条路一开,美国的封锁就漏风了。传统上,中国对欧贸易80%靠苏伊士运河,但那儿红海危机一闹,船就得绕好望角,多出半个月时间。北方海路不一样,它绕开这些热点,直接从北冰洋过,航程短三分之一,成本降20%以上。美国眼红北极资源和战略位置,早几年就嚷嚷要建40艘破冰船队,还老提收购格陵兰岛啥的,但实际干活儿慢吞吞。2025年2月他们公布计划,可到现在船都没影儿。中俄这边呢,已经实打实跑起来了。利哈乔夫还预测,到2030年,这条路的货运量能飙到2000万吨,中俄合作部分占大头。这意味着全球贸易格局得重洗牌,美国在北大西洋的把控力会弱下去。 俄罗斯被制裁后,急需新出路。中国呢,正好需要稳定供应链,尤其能源进口。两国一拍即合,2024年11月就开了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刘伟部长跟利哈乔夫谈了谈,敲定数据共享和救援机制。结果今年航班数涨了20%,事故率降了37%。中国还投了120亿美金建基础设施,像阿尔汉格尔斯克港扩建,两艘新破冰船“雪龙3号”和“雪龙4号”明年就服役,能破3.5米厚的冰。北斗卫星也升级了,在北极定位精度到厘米级。这些投资不光民用,战略上也稳当,帮着分散风险。西方媒体老说中俄联手威胁北极平衡,但事实是,这合作多边化了,俄罗斯大使都说北方海路成了两国纽带,促进贸易多元化。 美国那边反应呢?国会听证会上官员敲桌子质疑资源分配,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骂贸易失衡,但真要插手难。北方海路在俄罗斯水域,美国的海岸警卫队够不着,只能靠外交施压。可中俄推进节奏稳,2025年前8个月,中国货轮通过量就超去年全年120%。运的货从液化天然气到机电产品,高附加值的多。环保上也把关严,中国货轮得装压载水处理系统,限硫排放,成本涨15%,但长远看值。60多艘船改了混合动力,38%用甲醇燃料。这不光是中国的事儿,全球航运都得跟进。 长远看,这条路对中俄的好处实打实。俄罗斯远东开发加速,失业率降,经济回血。中国出口更稳,进口能源便宜点。全球贸易呢?不再一家独大,美国的霸权牌打得没那么响。专家预测,2030年北方海路总货运能到3000万吨,中转部分占大头。

0 阅读:125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