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两千只右脚鞋,结清尾款才给左脚鞋。这招儿乍看像是段子,实则是专门对付印度人的。 前几年,义乌商户丁学飞领奖似的拿到法院判决,印度客户被判给他一百万货款。谁都以为事情能顺利解决,结果却碰了钉子。印度人根本不认账,连法院的文书都不搭理,还说只肯拿十万来保自己出境。 这种跨国讨债,费时费钱,最终就算打赢了官司,也常常拿不到钱。许多商户都心知肚明,遇上这种情况,靠法律根本没用。 正因为正规途径太难走,印度商人的套路才越玩越溜。每次说订单数量大得惊人,还催着赶工,等让你发货后,立马变了脸。 要么挑毛病砍价,要么突然人间蒸发,更有甚者直接玩海关拍卖的花招,把货低价买回来,一分尾款不花。 这种剧本,义乌人见得太多,2018年就有上百家商户被印度空壳公司坑了三百多万,很多人差点破产。 德国盾构机企业为印度高铁发的机器,一拖就是几千万,货在港口卡着出不去。法国阵风战机卖给印度,尾款也是拖个没完,连法国媒体都拿这事当新闻猛爆。 无论小商品还是高端装备,拖欠货款在某些印度买家手里已经成了生意经,让无数商家防不胜防。 见惯了这种局面,义乌人只得自己找办法。两千双鞋卖去印度,结果只发了两千只右脚鞋,左脚暂时扣着。 要想卖出去全套鞋子,尾款不付清,谁也别想拿到左脚。这一套做法,说白了就是商家被逼得实在没路可走,只能靠这种土办法保护自己。 发货不发全,让对方掂量掂量,他们才愿意乖乖结账。这种“右脚鞋”做法流传开来,其实就是防止自己苦干一场最后颗粒无收。 义乌的生意,表面上看风风火火,出口额动不动就突破几千亿,但一线商户收入却很有限。很多人在厂里一天到晚忙,做出来的货利润只有一两块,挣钱不容易。 碰上一单尾款打水漂,付出和回报根本不成正比。这是他们不得不自己防身的真实理由,小生意人靠点积蓄养家,谁都不想做到最后白白赔了本。 很多人对这种发右脚鞋的做法有看法,觉得不够规矩。但如果老老实实讲信用总吃亏,商家当然要另想出路。其实,在生意圈里最值钱的就是信任。 要是大家都能踏踏实实结账,义乌人肯定不会把“没办法的办法”当成标配。但现实太残酷,正规平台用不上或者流程复杂,这几年还是靠自己想法子最保险。 只发右脚鞋的故事,它不仅说明了规矩被打破后,大家都会找自己的新路子。其实,这事真正点出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买卖,守信才有好结果。
其实我们中国人不知道的是:印度除了极少数高知人士,其他包括印度高层精英,下至普通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