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军用航空工业的“好东西”,还真是一个接一个地曝光。关于采用隐身效果极佳的飞翼

儒雅随和老军迷 2025-10-20 12:47:02

国内军用航空工业的“好东西”,还真是一个接一个地曝光。关于采用隐身效果极佳的飞翼式气动布局的国产大型无人机的试飞视频,已经传遍了国内互联网,其机身尺寸颇为巨大,被认为正是此前由美媒等外国媒体报道过的那款“隐身无人轰炸机”。外国军事观察家曾以商业卫星图像为依据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是,这款中国飞翼式无人机的翼展尺寸,达到或超过了美国B-21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水平,前者的推测最大起飞重量可能超过了50吨。 得益于不俗的机身尺寸和无需设置驾驶舱这一便利条件,该机可能会拥有巨大的内部油箱容积。在数量可能为4台的无加力型“涡扇-15”或“涡扇-20”航空发动机的驱动下,这款无人机的作战半径或可达到5000~6000公里,最大航程则被认为有望突破10000公里,即来到“可实施跨洲际飞行”的程度。如此一来,为其拓展出跨洲际轰炸能力,无疑就很是可行了。 当然,如果该机确实是一款隐身无人战略轰炸机,那其在无人机中也是典型的“极高价值作战装备”,必然不可能像很多低成本无人机那样是“一次性装备”,而是具备“多次重复使用能力”。这样想来,这款无人机应该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从而实现跨洲际空袭后的返航和准备二次出击。于是,这是否意味着国内也在“无人机空中加油和受油”方面,取得了某些技术突破呢?答案很可能会是肯定的。 同时还应看到,对于正在着力打造“空基核反击力量”的中国来说,如果一款国产无人机的多项主要性能,即可来到与某些有人驾驶的隐身战略轰炸机相持平的程度,那后者若仍想获得立项并得到发展,自然就要在性能和战力方面有更多的超越才行,否则就无法体现出“有人驾驶战略隐身轰炸机对无人战略隐身轰炸机的技术优势”。从这个角度来想,在国内无人机工业飞速发展,以至于推出了有着“无人版B-21”的产物后,传闻多年的轰-20战略隐身轰炸机项目,只怕是早已经过了不止一次的“项目推倒重来”,只为追求更强的性能与战力。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早已在战斗机领域听惯了“有人驾驶战机与无人忠诚僚机形成体系化战力”,那在战略轰炸机领域,类似的事情是否有可能出现呢?说不定中国就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儒雅随和老军迷

儒雅随和老军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