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光刻胶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芯片制造的“画笔”。半导体生产里最核心的光刻工艺,全靠它在硅片上刻出纳米级的电路,质量稍微差一点,芯片良率就得暴跌。全球每十片高端光刻胶里,有九片半是日本造的,JSR、东京应化这些企业攥着近九成的市场份额,10纳米以下制程的光刻胶更是只有日本能产。 更要命的是这东西娇贵得很,保质期就六个月,还容易受污染,台积电以前就因为光刻胶被污染,一下报废上万片12英寸晶圆,直接亏了5.5亿美元。日本一断供,咱们的晶圆厂手里的存货撑不了多久,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 氟化氢也好不到哪去,高纯度的氟化氢是芯片清洗环节的必需品,差一点纯度就会腐蚀电路。日本在这领域同样独占鳌头,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七成。 除了这两样,硅晶圆、光罩、靶材料这些关键材料,日本企业在14个品类里都占着五成以上的份额,信越化学光是半导体硅片就占了全球四分之一还多。等于说咱们的芯片工厂从“画布”到“颜料”再到“工具”,大半都捏在日本人手里。 他们选的时机太刁钻了,当时美国已经对华为等企业实施芯片禁令,咱们正着急扩产成熟制程突围,中芯国际、华虹宏力这些厂都在加开生产线。偏偏这时候日本动手,信越化学先给大陆一线晶圆厂限供KrF光刻胶,小规模厂商干脆直接停供,理由说是地震毁了产线,可转头就让东京应化优先补欧美客户的订单。 更狠的是日本经济产业省紧跟着出台管制政策,把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纳入出口许可名单,清洗机、沉积机全在里面,除了42个“友好国家”,其他地方出货都得政府审批,明摆着就是针对中国。 这波操作直接打了咱们一个措手不及,国内KrF光刻胶的自给率还不到5%,12寸硅片用的ArF光刻胶根本没有企业能批量生产,以前厂商一次能买100公斤,断供后每次只能抢到十几公斤,关键稀释剂价格还涨了五成。 中芯国际当时正扩产28纳米制程,材料一断,新生产线只能空转,不少订单都被迫延期。有业内人说,那几个月晶圆厂的采购天天守在日本企业门口等货,就差没跪下求情,可人家根本不接茬。 日本敢这么嚣张,全靠几十年攒下的技术壁垒,早年间光刻胶还是美国柯达、IBM的天下,后来美国限制日本半导体整机发展,反倒给了日本钻空子的机会。 他们借着基础化工的底子,砸钱研发没人重视的光刻胶,东京应化1995年就把KrF光刻胶做量产了,2011年又搞出EUV光刻胶,直接站上了技术顶端。而且他们的产业链配套太完善,尼康、佳能的光刻机曾经垄断市场,给光刻胶企业提供了天然的测试场景,再加上精细化工的积累,慢慢就形成了别人打不破的壁垒。 更让人窝火的是,这根本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就是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日本经济新闻自己都承认,这是跟美国、荷兰达成的协议,目的就是防止技术流向中国。他们嘴上说怕“军民两用”,实际上就是想卡住咱们的科技脖子。 可他们没想到,这招反而倒逼咱们加速国产化,大基金二期把光刻胶、电子特气当成重点,北方华创在沉积设备上突破了原子级控制,上海微电子的光刻胶从UV向EUV迭代,连以前没人关注的CMP抛光材料都通过并购实现了纳米级精度。 咱们的反制也挺精准,直接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这两种材料是半导体的基础原料,全球98%的镓和六成的锗都来自中国,日本信越化学、三菱材料全靠从咱们这进口。管制一出,欧洲镓价直接翻倍,日本企业只能去翻库存回收,成本一下涨了不少。 到2025年的时候,咱们的半导体材料本土化率已经从30%升到45%,中芯国际28纳米产能达到每月1500万片,华为麒麟芯片靠着自研算法绕开了高端瓶颈。 反观日本自己也没捞着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同比降了20%,东京电子的股价跌了15%,不少企业跑去游说政府放松管制,可政策已经收不回来了。他们想转移产能去印度建厂,投了1.5亿美元,结果印度基础设施跟不上,短期内根本没用。原本想靠垄断赚安稳钱,没想到反而把自己的市场份额给丢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现在回头看,日本这一刀虽然疼,但也把咱们打醒了,以前总觉得能靠进口省事,这下才明白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求不来。那些曾经被卡脖子的材料领域,现在都成了国产替代的突破口,光刻胶自给率眼看着往20%冲,氟化氢也有企业能做出99.9999%的纯度。 不得不说,有时候逼到绝境反而能开出花来,只是这代价实在太大,也让咱们彻底看清了谁是真朋友,谁是背后捅刀的。
日本那一下,谁都没想到,大家还都盯着美中那边你来我往,日本突然就出手了,半导体材
【11评论】【12点赞】
用户10xxx50
殖民狗要找死了
朝阳
什么叫措手不及?不是早把日本的因素考虑进去了吗?若是军事斗争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