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俄军进攻!瑟尔斯基:2060人被俘,乌军的防线坚守与战术反击 来源:心灵暴风雨 我们不仅守住了防线,更让敌人的进攻变成徒劳的消耗。”2025年10月18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通过军方频道发布声明,高调宣布乌军已成功遏制俄军多方向进攻态势,自今年年初以来累计俘获2060名俄军士兵,9月单月更造成俄军约2.9万人伤亡。这份战绩通报,既揭示了前线战场的残酷消耗,也折射出俄乌双方在战术博弈中的最新攻守格局。 一、防线破局:从阵地死守到精准反制 瑟尔斯基的底气,源于乌军在关键战场的战术突破。在顿涅茨克地区,俄军曾以机械化步兵营为核心,辅以6辆坦克对沙霍韦、弗拉基米里夫卡等村庄发起密集冲锋,试图撕开乌军防线。但乌军并未陷入传统阵地战的消耗陷阱,而是依托预设工事,通过无人机实时侦察校射与炮兵火力协同,精准打击俄军装甲集群,单日击退三次冲锋,摧毁9辆装甲车辆,击毙击伤约50名俄军。这种“无人机+炮兵”的组合战术,成为乌军遏制俄军进攻的核心手段。 在扎波罗热与苏梅方向,乌军的主动反击更显成效。瑟尔斯基透露,乌军在多布罗皮利亚的反攻行动中已解放180.8平方公里领土,迫使俄军从进攻姿态转为局部防御。面对俄军调整的“小股渗透战术”——即4至6人组成的破坏小队夜间袭扰后勤线,乌军则通过电磁监测、无人机巡逻构建预警网络,同步强化补给线沿途防御节点,让俄军“渗透-撤离-再攻击”的循环战术难以奏效。 值得注意的是,乌军的防御体系已形成“多层次韧性”。在基辅、波尔塔瓦等后方区域,德国援助的“爱国者”防空系统与以色列提供的同类装备协同作战,虽在10月16日的俄军混合打击中受损一套,但仍拦截了大量无人机与导弹,为前线争取了缓冲时间。而在前线,乌军甚至用木质坦克模型诱骗俄军高精度武器,以1:70的成本优势消耗敌方弹药储备,这种“技术伪装+精准反制”的策略,显著提升了防线生存能力。 二、消耗之战:被俘数据与伤亡账本的背后 2060名俄军被俘的数字,仅是战场消耗的冰山一角。瑟尔斯基强调,俄军的损失远不止人员被俘——9月单月就有大量坦克、火炮系统被摧毁,而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更触目惊心:俄军共战损23万人,相当于19个整编师被全歼,损失坦克1311辆、装甲车2885辆,相当于42个坦克营的装备规模。美国战争研究所的数据则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上半年俄军阵亡约8万人,伤亡总数达24万左右。 被俘人员的构成更暴露了俄军的兵力困境。根据乌军战俘管理部门披露,被俘者中既有服役超20年的老兵,也有刚征召入伍3个月的新兵,甚至包含部分来自车臣、布里亚特的少数民族部队。这与俄军动员机制的调整直接相关——为弥补前线损耗,俄军不得不扩大动员范围,但新兵训练不足、老兵战斗意志下滑,导致部队在高强度对抗中易被击溃俘获。 不过,乌军也面临资源枯竭的挑战。尽管俄军推进速度放缓,过去一年仅新增1%的占领区,目前控制乌克兰领土约20%,但乌军自身上半年伤亡也达8至9万人,兵源补充压力持续增大。瑟尔斯基在声明中特意提及“保护士兵生命”,暗示乌军需在坚守防线与减少损耗间寻找平衡,这也是其近期调整战术、聚焦精准打击的重要原因。 三、博弈升级:战术调整与外部变量的角力 当前的战场僵局,本质是双方战术迭代与外部支持的综合较量。俄军为应对乌军反制,已放弃大规模集群进攻,转而依赖小股渗透与能源设施打击——10月16日凌晨,俄军动用300多架无人机、37枚导弹(含“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突袭乌克兰能源枢纽,导致四州紧急断电,天然气生产设施受损率达40%。这种“消耗后勤+摧毁民生”的策略,试图通过削弱乌克兰后方支撑力打破僵局。 乌军则依托外部援助强化反制能力。除防空系统外,美制“海马斯”火箭炮、制导炮弹等装备持续投入战场,在10月16日的战斗中成功拦截俄军火力、打击人员集结点。瑟尔斯基透露,未来乌军将集中力量消灭俄军残余力量、恢复领土控制,而F-16战斗机的部署协商正推进中,若能实现,将显著改善乌军制空权劣势。 但外部支持的不确定性仍存变数。围绕美国是否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俄美乌三方博弈进入关键阶段——普京在与特朗普通话中强硬警告,称此举将“升级局势”,而特朗普则暗示需推动乌克兰“尽快和平”。这种外交角力直接影响前线态势:若西方援助出现波动,乌军的装备补给与情报支持可能受限,刚建立的防御优势或将动摇。 结语:消耗战中的防线韧性 瑟尔斯基的声明,既是对乌军防线坚守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外部支持的隐性呼吁。2060名被俘士兵与单日击退三次进攻的战绩,证明乌军通过战术调整掌握了局部主动权,但俄军的能源打击与兵力补充仍构成持续威胁。随着冬季临近,双方将面临更严峻的后勤考验,而国际社会的态度变化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遏制俄军进攻!瑟尔斯基:2060人被俘,乌军的防线坚守与战术反击 来源:心灵暴
烁耀中原
2025-10-19 23:15:34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