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还有这种好玩的事情,新西兰抢回了原来给韩国的造船订单硬塞给了中国! 2018年新西兰就启动了iReX跨岛渡轮更新项目,眼看国内28年船龄的老旧渡轮故障频发、动不动就罢航,南北岛交通快被拖垮,2021年他们终于敲定韩国现代尾浦船厂接手,当时预算14.5亿新西兰元,原以为能顺顺利利换上新船,没成想这竟是一场持续数年的“花钱买教训”。 韩国船厂一开始拍着胸脯保证,结果从签合同到2025年,七年时间过去,别说两艘完整的渡轮,连个像样的船壳都没见着,倒是把项目成本从14.5亿一路飙到了40亿,几乎翻了三倍。 更离谱的是,这40亿里只有21%真正用在“造新船”上,剩下的全耗在了扯皮和无关的环节里,新西兰财政部看得清清楚楚,再往下砸钱就是无底洞,2023年底干脆叫停项目,哪怕赔给韩企1.44亿新西兰元解约金也认了,算上之前付的定金,新西兰前前后后砸了6.71亿,最后连根船的螺丝钉都没拿到,这波操作简直是给韩国船厂当了回冤大头。 韩国造船业这几年的拉胯早就不是秘密,别说新西兰这个订单,他们国内船厂早就因为人力短缺闹得鸡飞狗跳。 2022年就有消息说,韩国造船业急需2800名外国焊接工,结果1150名越南焊工因为手续问题没法入境,而焊接工作占了造船工程的70%,没人干活自然只能拖延。 当时大宇、三星这些大厂的工程就推迟了两个月,现代尾浦自己的项目也慢了一个月,整个行业光违约金就得赔4000亿到5000亿韩元,看来给新西兰拖单纯属常规操作。 更要命的是,韩国船厂还特别会甩锅,只负责造船不管配套,新西兰港口改造、码头扩建这些关键环节一概不管,导致项目推进全是障碍,这样的合作谁能忍得住不跑路。 反观中国这边,早就不是当年只能造普通货船的水平了,2024年中国造船业的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5.7%、74.1%和63.1%,连续15年全球第一,全球每10艘新船里就有7艘是中国造的。 新西兰选的广船国际更是个中好手,之前给英国P&O公司造过1500客位的豪华客滚船,230多米长的船身,前后都能推进,还装了巨型全景玻璃幕墙,单块玻璃安装平整度误差不超过2.5毫米,这样的工艺韩国船厂都未必能搞定。 更巧的是,广船造的船刚好能适配新西兰的需求,这次要造的200米渡轮,能装1500名乘客、40节铁路车厢,还有2.4公里长的货车车道,简直是为库克海峡量身定做。 中国造船业的靠谱还体现在细节里,新西兰吃过韩国船厂预算失控的亏,广船直接给出固定价格模式,从根上杜绝了坐地起价的可能,新西兰铁路部长都直言这能为纳税人节省数十亿新西兰元。 而且中国有完整的造船产业链,从钢材到零部件全能自己搞定,不像韩国韩华海洋那样,连美国工厂的组件都得从中国山东进口,一旦供应链出问题就彻底歇菜。 2024年卡塔尔能源集团一下子给中国下了24艘超大型LNG船订单,要知道LNG船曾是韩国的王牌领域,现在中国都能虎口夺食,造艘渡轮自然不在话下。 再说新西兰也不傻,美国虽然对中国船舶搞投资限制,但没禁止贸易往来,新西兰才不管这些虚的,只认“谁能把活干好还省钱”。 对比一下中韩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就更清楚了,2018年韩国还占38%,中国只有31%,到2024年中国冲到77%,韩国反倒跌到15%,差距越拉越大。 韩国船厂一门心思盯着高端船型,结果基础项目都搞不定,中国则是“高低通吃”,传统船型稳拿,高端船型突破,这样的实力谁不爱。 新西兰宁可赔7亿新元违约金也要换中国船厂,本质上是算清了一笔账:跟着韩国干,只会继续往无底洞里扔钱,最后可能还是没船用;交给中国,不仅成本可控,2029年就能拿到船,还能顺带升级港口设施。 韩国造船业要是还改不了拿钱磨洋工的毛病,以后被抢订单的事儿只会越来越多,毕竟全球客户都不傻,谁愿意跟不靠谱的合作方耗时间。 中国造船业这几年靠的就是性价比和硬实力,从民营船厂到国企巨头都在发力,2024年全球前十造船企业里中国占了七家,这样的势头,接下新西兰的订单不过是常规操作罢了。
中方反制第一天,第一个上门求合作的西方国家出现,美欧都没想到。中方反
【12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