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突然宣布了! 10月18日,美国政府正式官宣,将从11月1日起对进口巴士加征10%的关税,同时把《美墨加协定》的关税豁免范围扩大至中型和大型卡车。 简单说就是,进口巴士多交钱、北美产卡车免费用,外来的客车得掏门票,自家的伙伴可走绿色通道。事情不新鲜,从钢铝到汽车,关税早成了贸易保护的老工具,这次只是换了商用车的新靶子,但信号很明确华盛顿现在既要护本土,又想拉盟友,宁可让物流成本往上走,也要把产业保护四个字刻在政策里。 我有三点要说,第一,豁免容易平衡难,真要靠这招逼制造业回流,美国得先补产业链短板。要知道美国本土组装的商用车,60%以上零部件依赖进口,光对整车加税却没解决零部件卡脖子问题,本土车企难受益,进口商先承压,不过是政策自说自话罢了。 第二,关税像把双刃剑,挥得越狠,反伤越重。美国进口巴士和卡车多来自墨西哥、德国、日本等伙伴国,加税已引发盟友不满,而成本最终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物流企业购车成本上涨,超市里的商品价格就得跟着提,这对刚降温的通胀无疑是火上浇油。 第三,规则易改信任难建,这种区别对待的关税政策,正在削弱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公信力。对非《美墨加协定》成员国的进口巴士加税,却对协定内国家的卡车豁免,本质上是搞贸易小圈子,会让其他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区域贸易协定规避风险,反而冲击美国想要维护的贸易秩序,最终可能导致美国在全球商用车贸易中的话语权被稀释。 说到底,美国这次关税调整不过是场拆东补西的博弈——一边想靠加税护本土产业,一边想靠豁免拢盟友人心,却刻意回避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产业链短板未补和贸易规则公信力受损的核心问题。若后续没有配套政策跟进,这纸政令恐怕难成强心剂,反倒可能沦为加剧市场焦虑、引发盟友不满、削弱贸易话语权的导火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0月17日,特朗普接受了福克斯新闻的采访,再次谈到了对中国的关税问题。其中有两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