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乌军在前线的推进,发表惊人言论,并向普京提出唯一的要求 特朗普的操作

烟雨评社 2025-10-18 11:51:52

特朗普就乌军在前线的推进,发表惊人言论,并向普京提出唯一的要求 特朗普的操作,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几周前,他还在批评拜登对乌克兰援助过度,喊着要和普京坐下来谈。可在联合国大会结束后,这位前总统突然话锋一转,放出一句美国可能放开限制,甚至考虑把“战斧”巡航导弹给乌克兰。 从乌军前线推进情况来看,最近几个月乌军在顿巴斯、扎波罗热等方向的进攻陷入停滞,不仅没能突破俄军防线,还因为俄军对能源设施的持续打击,面临冬季物资短缺的困境。 美国虽然一直给乌克兰提供援助,但国内对 “无限期援乌” 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大,尤其是共和党议员多次提出要削减援乌预算,认为 “不该把纳税人的钱浪费在外国冲突里”。 特朗普作为共和党阵营的核心人物,这句劝和的话既呼应了国内民意,也给了普京一个 “台阶”,试图通过外交喊话推动局势降温,毕竟长期耗下去,美国的战略资源也会被大量牵制。 可没等外界消化完劝和的信号,特朗普就放出了 “提供战斧导弹” 的狠话,这步棋显然是在向普京施压。“战斧” 巡航导弹的威慑力可不是普通武器能比的 —— 它射程能达到 1600 公里,精度误差不超过 10 米,既能打击地面固定目标,也能攻击移动的装甲部队,还能携带核弹头。 要是乌军真能拿到这种导弹,就能直接打击俄罗斯境内的军事基地、弹药库,甚至威胁到克里米亚大桥这样的关键设施,这对俄军后方补给线来说是巨大威胁。特朗普特意强调 “通过北约提供”,也是想拉上盟友一起施压,让俄罗斯感受到 “集体威慑” 的压力,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前。 不过,“提供战斧导弹” 的承诺能不能兑现,还存在很多变数。首先北约内部就不是铁板一块,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一直担心向乌提供远程导弹会 “激化冲突”,之前美国提出要给乌克兰提供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时,这些国家就曾犹豫过。 这次的 “战斧” 导弹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欧洲盟友的反对声音可能会更强烈。而且 “战斧” 导弹主要装备在美国海军的舰艇和潜艇上,要是提供给乌克兰,还得解决发射平台的问题。 乌军没有能发射 “战斧” 的舰艇,要么美国帮忙改造地面发射装置,要么北约国家出动舰艇在黑海部署,这两种方式都可能让北约直接卷入冲突,风险极大。 俄罗斯这边的反应也很关键。特朗普表态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立刻回应,称 “向乌提供‘战斧’导弹是极其危险的举动,会将冲突升级到新的水平”,还警告 “俄罗斯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本国领土安全”。 从俄军近期的动作来看,他们已经开始加强边境地区的防空部署,在克里米亚、别尔哥罗德等靠近乌克兰的地区增派了 S-400 防空系统,显然是在防范可能到来的远程导弹打击。 而且俄军还加大了对乌军弹药库、指挥中心的打击力度,试图在 “战斧” 导弹交付前削弱乌军的作战能力,这种 “先发制人” 的应对,也让局势变得更紧张。 特朗普这番软硬兼施的表态,还和美国国内政治紧密相关。明年就是美国大选年,特朗普作为热门候选人,需要通过对俄乌冲突的表态来争取选民支持 —— 劝和能吸引那些反对 “对外干预” 的选民,而强硬施压又能讨好主张 “对俄强硬” 的鹰派势力。 这种 “左右逢源” 的策略,既能展现自己的外交手腕,又能把援乌议题变成攻击对手的工具。不过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也让美国的盟友和乌克兰感到困惑,乌军指挥官就私下表示 “不知道该按照哪种信号准备作战,是该期待谈判,还是该等着新的导弹援助”。 目前来看,特朗普的表态还停留在 “口头威慑” 阶段,美国还没有正式向北约提出提供 “战斧” 导弹的方案,俄罗斯也没有改变当前的作战计划。但这种言论已经对市场和舆论产生了影响,国际油价因为 “冲突升级担忧” 出现小幅上涨,欧洲股市的军工板块则应声走高。 俄乌双方的谈判渠道也没有因为特朗普的喊话而重启,俄军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打击仍在继续,乌军则在积极向美国和北约催促更多防空援助。这场由特朗普言论引发的 “舆论风波”,到底会成为局势降温的契机,还是冲突升级的导火索,现在还很难下结论。 信源:路透社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