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乌方指出,现在俄军对乌克兰的能源设施打击变的更有组织,更有计划了,俄罗斯制造的导弹,已经让美国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拦截率越来越低,俄军派出的喷气式无人机也让乌军的移动式防空系统失去了作用,乌克兰这个冬天将面临“无尽的黑夜”。 根据乌方公布的战场数据,最近俄军每次发起攻击前,都会先出动电子侦察机对乌境内关键变电站、输电线路、热电厂的位置和防御部署进行精准探测,摸清乌军防空系统的雷达频率和部署间隙后,再分批次、分方向发起打击。 比如 10 月 12 日那次攻击,俄军先是从克里米亚方向发射 6 枚巡航导弹吸引乌军 “爱国者” 系统注意力,同时从白俄罗斯边境派出无人机群干扰乌军移动式防空雷达,最后从顿巴斯前线发射弹道导弹精准打击了哈尔科夫州的一座大型热电厂,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让乌军防不胜防。 这种 “侦察 - 干扰 - 打击” 的流程化作战,和去年冬天俄军单纯依靠导弹饱和攻击的方式完全不同,显然是经过了针对性的战术调整。 俄罗斯导弹让 “爱国者” 拦截率下降,背后是技术和战术的双重突破。乌军之前曾宣称 “爱国者” 对俄军导弹的拦截率能达到 80% 以上,但最近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 40% 左右。 乌方技术人员分析,俄军可能对导弹的飞行轨迹进行了优化,新增了 “变轨突防” 功能 —— 导弹在接近目标空域时会突然改变飞行高度和方向,打乱 “爱国者” 系统的预判。 而且俄军还开始混合使用不同类型的导弹,比如把速度较慢但突防能力强的巡航导弹,和速度快、弹道高的弹道导弹搭配发射,“爱国者” 系统的雷达同时跟踪多种目标时,很容易出现算力不足的问题,漏拦率自然就上去了。 更关键的是,俄军导弹的制造成本远低于 “爱国者” 拦截弹,长期消耗下来,乌军手里的拦截弹库存已经告急,不少 “爱国者” 阵地因为缺弹只能选择性拦截,根本没法应对密集攻击。 俄军喷气式无人机的出现,更是直接戳中了乌军移动式防空系统的 “软肋”。之前乌军的移动式防空系统,比如 “山毛榉 - M1-2”,对付俄军慢速螺旋桨无人机时还能发挥作用,可面对喷气式无人机就完全没了办法。 这种喷气式无人机速度能达到每小时 600 公里以上,比螺旋桨无人机快了 3 倍多,乌军防空系统的雷达刚捕捉到信号,无人机就已经逼近目标,根本来不及调整发射角度。而且这类无人机的体型更小,雷达反射面积只有传统战机的十分之一,很容易和飞鸟信号混淆,导致防空系统误判。 乌方透露,最近半个月,俄军仅用喷气式无人机就摧毁了乌军 12 套移动式防空系统,还顺带破坏了 3 座变电站,让乌军在能源设施防御上陷入 “两难”—— 要是把防空系统集中部署保护关键设施,其他区域就会暴露;要是分散部署,又挡不住喷气式无人机的快速突袭。 乌克兰冬天面临的 “无尽的黑夜”,不只是说说而已。乌能源部 10 月 16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乌克兰境内已有 23% 的热电厂、18% 的变电站因俄军打击受损,其中不少关键设备需要从欧洲进口替换零件,可受战场交通阻断影响,零件运输周期从原本的 2 周延长到了 1 个月以上。 更糟糕的是,随着气温下降,乌克兰居民用电和供暖需求会大幅增加,去年冬天乌军通过抢修还能维持每天 12 小时左右的供电,今年因为能源设施受损范围扩大,加上防空系统难以阻挡俄军后续打击,乌能源部预测,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连续 48 小时以上的停电,供暖系统也会频繁中断。 乌克兰民众已经开始提前囤积取暖设备和应急物资,基辅市的超市里,发电机、暖宝宝、蜡烛等商品销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 3 倍,不少家庭还在窗户上加装保温层,可这些准备在 “持续打击 + 能源短缺” 面前,显得格外单薄。 目前,乌克兰已经向美国和欧盟紧急求助,希望能尽快获得更多防空导弹和能源设备零件。美国方面表示会加快 “爱国者” 拦截弹的交付速度,欧盟也承诺提供 5 亿欧元的能源援助资金,但这些援助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时间。 而俄军显然没有放慢脚步,乌军方监测到,俄军在俄乌边境地区的导弹发射车和无人机基地数量,比 10 月初增加了 15%,新一轮针对能源设施的打击可能随时到来。 信源:环球时报
飞行的陆军隐身直-20啊,你在哪里呀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