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评委痛批中国科研顽疾! 诺贝尔奖评选刚结束,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

天鹅湖里鱼 2025-10-17 15:50:19

诺奖评委痛批中国科研顽疾! 诺贝尔奖评选刚结束,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评委邹晓冬的一番话就在科研圈引发热议。   邹晓冬院士举了个例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中国论文数量,占全球近一半,可大多是在别人搭好的骨架上“刷漆补瓦”,而诺贝尔奖评选,从不看论文数量,只认“是否打开了一扇从未被打开的大门”。   可咱们的考核体系,评职称、争经费、抢帽子,全盯着SCI篇数,这反而成了一道“计算题”,谁还顾得上创新。 这话很扎心,而且,竟是咱们自己人戳破自己人的泡沫,有人说这是“学术内卷”,其实,这也是拿绣花针,在别人画好的图纸上绣花。   日本这些年,诺奖拿到手软,人京都大学实验室贴着标语:“十年磨断三百根试管,不如颠覆半个公式”。   再看咱们,某些高校清理“僵尸论文”,发现一个热门方向,三年攒了200多篇,互相引用、自产自销,活脱脱一场“纸上繁荣”。   更荒诞的是,搞跟踪研究的团队,经费充足,搞“无人区探索”的,反倒要为明年饭碗发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从“两弹一星”到杂交水稻,哪个是靠诺奖指引干成的? 如今倒好,有些人一边骂西方双标,一边又盼着人家发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每天更新,点进主页我们一起看世界!喜欢文章的可以帮忙点个关注点个赞~)   科研不是流水线,快不等于好,多不等于强,咱得学华为搞5G的那股劲,你封杀你的,我突破我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

0 阅读:155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20
2025-10-18 19:42

说的有道理

我:一得 回复 10-19 20:42
屁道理

用户10xxx41 回复 10-19 16:50
知道什么叫基础科研吗!

烟火

烟火

9
2025-10-19 18:04

我们需要的就是能变现,带来效益的科研,不需要标新立异的表演式科研。

呵呵呵

呵呵呵

6
2025-10-19 16:20

咦?我们还需要炸弹奖证明吗?

那位哥哥

那位哥哥

5
2025-10-19 08:57

没打开的门没有利益,谁会去管

时空穿梭

时空穿梭

4
2025-10-19 22:45

我已向国家安全部门举报小编,这就是间谍

晨晨

晨晨

3
2025-10-19 22:42

邹晓冬何许人也,假洋鬼子还是公派留学润出去的?

用户79xxx87

用户79xxx87

2
2025-10-19 22:47

我想知道诺贝尔是发现了炸药领域还是在炸药领域里发扬光大?

好地方

好地方

2
2025-10-18 13:13

师资不足会1到我退?

威哥

威哥

2
2025-10-19 19:14

中国不得奖,并不代表没有得奖的成果!收获适合本国国情的诺奖得啦!

阿chao

阿chao

1
2025-10-19 09:21

那你想怎样?评价需要指标,国内刊物不够格,国外机制先进,以登上国外权威杂志做标准,有毛病吗?现在你说这也没创新,那以什么来评,你高你给个主意先?站着说话不腰疼。别好高骛远,我们目前擅长发展实用其实也很重要不是吗?

请给我改名字 回复 10-19 21:55
委内瑞拉政府反对头子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你觉得这个拿什么来评判?

失而未失

失而未失

1
2025-10-20 03:00

现在经济发展为主,大多都是工程应用,基础科学得有个时间过程!

用户16xxx06

用户16xxx06

2025-10-19 07:21

天地人都是不均匀变化的电磁场,人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二都相互依存和转换。天、地、物都是如此。 作用(付出、因)与反作用(回报、果),做好(强)自己。物理说实验、文献报告,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多善出少入积德。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还涡旋

天鹅湖里鱼

天鹅湖里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