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报道,重庆一女子在药店买三黄片,店员称一盒18元,当她拿出医保卡后,店员却改口称医药要26元。女子不解问为什么,被告知是“行规”…… 邓大姐揣着医保卡去常光顾的连锁医保定点药店买三黄片,店员起初报价 18 元,可当她提出刷医保时,价格竟涨到 26 元。“ 都是同一盒药,咋刷医保就贵 8 块?” 面对邓大姐的质疑,店员只以 “规定如此” 来解释。 邓大姐很不满,转身去别家药店,发现同款药仅售 16 元,更让她气愤的是,向邻居提及此事后,不少人反映买感冒药、止咳糖浆时都遇过类似情况 。 这一现象在网上也引发共鸣,有网友晒出小票:标价 26 元的止咳药刷医保被扣 35 元,22 元的阿莫西林医保价 29 元。 大家纷纷吐槽,这哪里是卖药,分明是 “薅医保羊毛”。 为何会出现 “医保阴阳价”?业内人士透露,药店刷医保的款项需经医保系统结算,到账周期长达一至三个月,期间还需垫付资金、缴纳手续费。 部分药店不愿承担成本,便将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还有更过分的,抓住消费者对医保账户资金 “不用也闲置” 的认知误区,明目张胆抬价。但所谓 “行规”,实则是违规操作,好在国家已出手整治。 国家医保局发文要求各地严查 “医保阴阳价”,将其纳入重点整治范围,查实后药店可能面临约谈、暂停医保结算,严重者将被取消定点资格并追回医保基金。 重庆医保部门也提醒,消费者遇此情况,有权要求药店出示进销存记录核对进货价,发现异常可拨打 12315 举报。 如今,邓大姐每次买药都会先问清医保价与现金价是否一致,“不问清楚,不敢轻易刷卡”。医保本是国家给老百姓的惠民保障,初衷是减轻就医负担,绝非药店谋利的 “算盘”。 此次国家动真格监管,既是对违规药店的警示,也给消费者吃了颗定心丸, 无论是现金还是医保账户里的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不容随意侵占。消费者也该多留个心眼,主动维权,共同守护好这份惠民福利。 信源:央广网
10月11日报道,重庆一女子在药店买三黄片,店员称一盒18元,当她拿出医保卡后,
春秋说史
2025-10-17 15:46:20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