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焚烧秸秆不被允许?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

柳淮蕊 2025-10-17 12:53:07

为什么焚烧秸秆不被允许?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说白了不是允不允许的问题,而是没有必要。 以前农民爱烧秸秆,说白了就是“图省事、成本低”。秸秆这东西产量大,一亩地能出几百斤,收割后粉碎、打捆、运走都要花人力和油钱,焚烧只要一把火,半小时就能清地,还能顺便烧死杂草虫卵,草木灰看着也能当肥料。 尤其两季稻产区,收完早稻就得抢种晚稻,间隔就那么几天,农民哪有时间慢慢处理? 但现在这老办法彻底行不通了,不是因为禁令严,是焚烧的代价太惨重,而且有了更划算的选择。 10月中旬刚发生的岳阳污染事件,就是最实在的教训。 10月10号起,上游秸秆焚烧的烟雾飘到岳阳,连续3天空气质量污染,12号晚上直接飙到重度污染,AQI指数高达242,首要污染物全是PM2.5,连幼儿园都得停室外活动,老人小孩出门必须戴专业防霾口罩。 更要命的是这污染还会“串门”,湖南益阳、湖北咸宁这些周边城市全被连累,AQI数值都在200以上,这分明是拿周边所有人的健康当赌注。 而且焚烧看着省成本,实则亏大了——秸秆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一把火全烧没了,反而让土壤越来越贫瘠,反观秸秆还田的地块,有机质含量能提升0.2个百分点,亩产能增5%。 有人说“焚烧能除虫”,这纯属老观念没更新。现在农业专家早就算过,焚烧只能杀死地表的少量虫卵,秸秆内部的虫卵反而会因为火焰温度不够存活下来,第二年虫害更严重。 更靠谱的办法有的是,湖南赫山区10月10号刚出台的方案里就明确,政府给收储企业补钱,收来的秸秆既能做饲料,也能发酵成沼气,还能加工成有机肥。 光处置利用1000吨秸秆,就能拿25元/吨的奖补,农民把秸秆卖给收储点,一亩地能多赚几十块,比烧了强太多。 赫山区光区级财政就拿出1260万元搞奖补,新建收储中心能补200万,买打捆机补20%购机款,农民根本不用自己掏大头,哪还用得着冒风险烧秸秆? 而且咱的政策也在跟进,早就从“硬禁”变成了“疏堵结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说得很明白,要“精准划定禁烧范围”,核心是让农民从“不敢烧”变成“不舍得烧”。 以前搞“全域禁烧”,农民没出路才偷偷烧,现在不一样了,秸秆成了能换钱的宝贝。 就说赫山区的“一镇一策”,按每亩16元给乡镇拨钱,专门帮农民处理秸秆,收储中心建到村口,打捆机直接进田作业,农民站在地头就能卖秸秆,既省了清地时间,又多了份收入。 反观那些还在烧秸秆的地方,不仅要面临罚款,还得承受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岳阳疾控中心都发了提醒,心肺病人出门都得先咨询医生,这代价可比卖秸秆的收入大多了。 而那些所谓“焚烧的好处”,早被综合利用的优势比下去了。 草木灰里那点钾元素,根本比不上秸秆还田带来的土壤改良效果,而且焚烧产生的烟雾里全是有害物质。 京津冀之前就有教训,6月份廊坊因为夜间秸秆焚烧,两小时内PM2.5从48微克/立方米飙到219微克/立方米,直接重度污染。 现在的技术能把秸秆“吃干榨净”:做饲料能让奶牛产奶量提升3%,做沼气能供农户做饭取暖,加工成板材比木材还耐用,就连霉变的秸秆都有收储中心专门回收,政府还给额外奖补。 这些用途每一样都比烧了强,既保护了环境,又创造了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 如此看来,秸秆焚烧从“划算”变成“没必要”,是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岳阳的污染事件和赫山区的新政,刚好形成对比:一边是烧秸秆导致全城污染、人人自危,一边是综合利用让农民增收、环境改善。 这已经很清楚了,禁烧只是表象,真正让秸秆焚烧退出历史舞台的,是“烧不如卖、烧不如用”的现实。 那些还在纠结“能不能烧”的人,得看清形势了,现在的秸秆早就不是“废物”,而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政府的政策、市场的需求、技术的支撑,已经织成了一张网,把“烧秸秆”的路彻底堵死,同时铺好了更宽的路。 往后再看见烧秸秆的,别光说人违法,得告诉他:一把火烧出的是污染,烧没的是真金白银,现在有更好的办法,根本没必要走老路。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90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