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行甲在浙江大学授课,遇到了一个来自巴东的学生,陈行甲问他的名字以及名次,很激动的和这名男生交流。 陈行甲刚结束了浙江大学的授课,正收拾讲义准备走。 忽然,一个带着土家口音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陈书记!” 这个曾在巴东反腐中签发 87 份逮捕令的铁腕书记愣了一下,转过身去。 喊他的人是个清瘦的男孩,背着书包,头发有点乱,看起来有些紧张。 陈行甲一看到他,眼神立刻亮了:“你是巴东来的?我的天哪!你从那考上浙江大学的,你是第几名啊?” 男孩带着哭腔说:“我叫向东升,当时是全县第五。” 话刚说完,陈行甲没再忍住,快步走上前,一把把他搂进怀里。 那一刻,整条走廊都安静了,只听到他轻轻拍着男孩的背:“加油!希望听到你的好消息。” 向东升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掉,顺着脸颊打在陈行甲的肩头。 他太清楚这“全县第五”意味着什么。 那是从贫困山坳里,一点点咬牙爬出来的成绩。 那是一个家里一整年都舍不得买肉的孩子,靠着一盏昏黄灯读出来的希望。 巴东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就像翻过命运的坎。 “谭、田、邓、向是我们土家族的四个大姓之一,你是大家族的,不哭!”陈行甲笑着说,熟悉的四大姓在他嘴里念出时,仿佛又回到了那片山。 向东升红着眼睛,看着眼前这位鬓角泛白的前县委书记,脑子里闪过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画面,一个中年男人,从三千米高空跳伞,只为给巴东拍旅游宣传片。 那时没人知道,这个“跳伞书记”几乎砸光了自己的人脉,只为了给教育拨款。 他让全县的教育经费从几百万涨到6个多亿,他去学校时,看见教室漏雨,拍着桌子吼:“一周内修好!”。 有孩子交不起学费,他就掏腰包帮,有老师想辞职,他就亲自去劝。 离开时,陈行甲叮嘱:“记得给我发邮件,有困难就说,别硬撑。” 向东升站在走廊里,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 那身西装还带着夜里的潮气,可那背影,却像山一样厚重。 这事后来在网上传开,很多网友都说:“这不是重逢,是传承。” 有人留言:“陈书记当年种下的是教育的种子,如今终于看见果实。” 而对陈行甲来说,向东升这些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就是他一生最骄傲的政绩。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美丽浙江
这就是各公司招聘,基本只看第一学历的原因吧网友评论:我大学同学,也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