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停摆”问题怎么解决?孙玉良:特朗普竟挪用公款发军饷】十月十五日,本该

孙王良评 2025-10-17 11:53:58

【美国政府“停摆”问题怎么解决?孙玉良:特朗普竟挪用公款发军饷】

十月十五日,本该是美军照常领薪的日子,结果又成了政治秀场的一页。白宫宣布——总统下令,五角大楼动用约80亿美元未用研发经费,把军人的中旬工资给发了出来。工资到账的那一刻,屏幕上是士兵的笑容;裁判背后的,却是一场停摆里的权力与法律拉锯。

先把现实摆清楚:联邦政府陷入持续“停摆”,财政账本被封锁。按理,未经国会拨款,很多联邦雇员会面临停薪或休无薪假。军人按规定可以继续服役,但能不能准时领到工资,取决于财政能不能把钱拨到位。为避免军人因政治对峙被“断供”,行政层选择了一个快速且有争议的路径——把上一财年未被使用的研发测试与评估(RDTE)类资金挪出来当工资。五角大楼对外的说法是,这笔约80亿美元可以保证中旬工资正常发放。

这事儿听起来像临时救火,但和救火相比,谁动了别人的水管、谁先拔了别人的水喉,这些都要讲法律与制度。法律圈子里已经有人开始数落这些操作可能踩到的雷——援引《反赤字法》(Antideficiency Act)与国会拨款权限的基本原则,动用本不用于支付工资的经费,法律上有灰色地带,法院或国会后续追责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也有人指出,这一举动的政治逻辑其实很明显:保护军人待遇在人情上公认无可厚非,但在制度上却可能为行政权绕开国会打开便利之门。

把话绕回普通人层面:军饷是家的温度。对于那些驻海外、夜以继日训练的士兵与他们的家属来说,按时领到工资不仅是生计问题,更是尊严与安全感。政治僵局对着军人发刀,很多人无法接受。于是,短期内有人选择把“应急开关”掀开,给了部队温暖。这一点,舆论里有广泛同情与支持的声音。即便是曾经站在反对一方的议员,也不愿在军人身上做文章。

但这张临时“补丁”单染上的,是更复杂的账。首先,这笔钱来自原本用于研发的新项目。研发经费被动用,就意味着未来某些技术、某些武器系统或训练项目会被延后或缩减;长期看,国防的“进攻力”和“创新力”可能受到影响。第二,行政层这样做,会不会在未来被规范成“每当国会表决僵局,就由总统指令动用他项经费来填补漏洞”?制度风险一旦被松动,后果可能比短期的财政缺口更难收拾。

政治角力的现实是残酷的:停摆的责任人与承担后果的群体,经常不是一拨人。政客在电视上辩论,民众在街头焦虑,军人却要守在岗位上完成任务。用研发经费给军人发工资,看起来是“聪明”的权宜之计,但它也暴露出现代治理的一个问题:当制度失灵,临时权力会被赋予行政手段以缓解最显性的民生痛点,而这些手段往往绕过了应有的民主与法制程序。短期有效,长期风险。

再来看政治光影下的表演意图。任何一度政局僵持都不是单纯的预算问题,它牵扯着党派战术、选举计算与传媒话语。总统命令五角大楼优先支付军人,是极具政治效果的举动:这是能被广泛理解与支持的施政“得分项”。与此同时,那些受停摆影响的非军事联邦雇员,仍然在等待。政府在取悦某些群体的同时,也在加深社会对政府优先级的质疑。

如果把镜头拉长,这场小插曲透露出美国政治运转的脆弱性。过去国会的拨款权被视为制衡行政的核心工具;当拨款流程被长期政治化、当程序被拖成博弈工具,政府运转就会出现“临时化治理”的成瘾性:用一次次权宜之计去掩盖深层机制失衡。今天是军饷,明天可能是其他承诺——当临时措施积累成惯例,国家的政策连续性会被侵蚀,政府对未来风险的抵御能力被削弱。

有批评者会说,这一刻要关注的是民生,而不是法律与程序。但把民生从法律与制度中剥离开来,是危险的。法律与程序不是冷冰冰的仪式,它们是确保资源分配公平、权力不被滥用、未来负担可控的基石。动用研发经费以维持军饷,解决了眼前问题,却把未来的账单推迟到后来。那张欠条,终会到期。

写到这里,不免想到一句朴素的话:治理的好坏,最终在于能不能把“临时”变成“可控”。要让军人准时领到工资,是基本的人道和政治智慧;要让国家运行有尊严,又要把这种支付建立在稳定、可预测的预算制度之上。对普通民众而言,今天的工资到账带来的是短暂的安心;对制度建设者来说,这一刻该成为对话与反思的起点,而不是继续靠补丁掩盖裂缝的惯性。

结尾不需要高扬的结论,只需把两个画面留给读者:一边是军人夜班中的那盏小灯和到账的通知;另一边是立法大厅里尚未达成的协议与将要计入未来预算表的空白行。把生活的温度交给人来守护,把制度的温度交给法律与对话来保障。如今这张由80亿美元拼出的临时床单,盖得住今晚的寒冷,但明天的账单,还是要有人来承担与解释。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