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从尼泊尔回国,手机突然停机,他以为欠费就充了200元,可还是没有信号,于是联

一叶知大事 2025-10-17 11:49:45

男子从尼泊尔回国,手机突然停机,他以为欠费就充了200元,可还是没有信号,于是联系移动客服,客服却说:为了防止你被诈骗,对你的手机号进行了“保护性关停”,想要开机必须去移动厅办理!男子:让我在零下几度,身无分文冻到崩溃!   据观察者网10月16日报道,38岁的李先生是个徒步爱好者,这一次他的旅行路线从广州出发,经曼谷转机后抵达尼泊尔。   等旅行结束,他从樟木口岸回国时,意外突然降临,手机毫无征兆地没了信号。   彼时他身处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这里海拔达4000米,天空飘着大雪,还不时停电,他身上只穿了件单薄的冲锋衣,凛冽的寒风刮在身上,让他忍不住直打哆嗦。   口袋里的现金所剩无几,只有一些能兑换800多人民币的尼币,可这些尼币在当地根本用不出去。   手机一停机,手机支付也彻底没法用,想打车去寻找住处行不通,想找家餐馆填饱肚子也成了难题。   他站在雪地里,看着来往稀疏的行人,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第一时间想到去当地移动营业厅咨询,可赶到营业厅门口才发现,因为停电,营业厅早已关门,这唯一的希望也破灭了。   没办法,李先生只能反复拨打移动客服电话,语气急切地请求对方临时开通4小时网络,哪怕只有4小时,能让他找到住处避寒也好。   客服起初不断推脱,在他多次恳求下才勉强同意,可没想到网络刚开通5分钟就突然断开。   他再次拨通客服电话,第二个接线员态度强硬,直接拒绝了他的请求,丝毫没顾及他在雪地里的窘迫处境。   走投无路的他,只能向当地警方求助,在民警的帮助下,才暂时有了一个休息的地方。   之后,他又特意赶往拉萨,本以为到了更大的城市能解决问题,可工作人员却告知他“不用再跑了,会帮忙处理”,可这之后的一周,他没收到任何关于手机解封的消息。   其实一开始手机没信号时,李先生以为是欠费,立刻充了200元话费,可充完后信号依旧没有恢复。   直到联系上移动客服,他才得知手机被“保护性关停”,理由是“防止遭遇诈骗”。   但在此之前,他没收到过任何关于停机的通知,连自己为何会被判定有诈骗风险都不清楚。   他询问解封流程,客服说必须到营业厅办理,可当他赶到西藏的营业厅,工作人员却表示这张卡是在新疆办理的,西藏无法处理,让他回新疆办理解封。   后来他再次联系客服,对方的说法又变了,一会儿说可以通过网络验证解封,一会儿又说必须异地办理,前后矛盾的回答让他更加困惑。   要知道,按照相关规定,运营商支持省级范围内异地补卡和复机,西藏本就有办理权限,却一直推诿。   这张移动卡李先生用了多年,里面存储着大量联系人信息和工作资料,可迟迟无法解封,他只能重新办理一张电信卡应急,原来的移动卡只能被迫弃用。   他找到移动公司提出诉求,希望对方给出停机的具体依据,退还200元话费,并承担他因手机停机额外产生的交通费,客服当时承诺48小时内给出答复,可一周过去,始终没有下文。   “保护性关停”本是为了保护用户免受诈骗侵害,可到了李先生这里,却成了将他推向绝境的“障碍”。   客服全程采取冷暴力处理方式,不管他在零下的雪地里多么焦急,始终没有工作人员真正为他解决问题,这样的态度难免让人怀疑背后是否存在服务套路。   运营商的“保护性关停”初衷值得肯定,但执行过程太过机械,完全没考虑到用户可能面临的极端情况。   李先生在零下的雪地里,没有现金、无法使用手机支付,只能依靠手机网络寻找住处,此时运营商若能及时开通临时网络,或快速协助办理解封,就能让他避免陷入绝境。   可移动公司既未提前发送停机通知,在用户求助时又反复推诿,连承诺的答复都无法兑现,这样的“保护”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损害了用户权益。   用户缴纳话费后,理应享受正常通讯服务,运营商无权单方面中止;   即便需要停机,也应提前告知用户原因,保障用户的知情权。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2025年10月16日关于《男子回国后手机被运营商“保护性关停”?中国移动致歉》的报道

0 阅读:0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