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口气制裁了11家中国实体,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呼应荷兰安世半导体那事儿

掘密探索 2025-10-17 10:56:55

英国一口气制裁了11家中国实体,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呼应荷兰安世半导体那事儿,跟着西方国家搞“狼群战术”呢。   安世半导体的故事颇具励志色彩。它原是荷兰飞利浦旗下的半导体企业,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斥资340亿人民币将其收入囊中,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不仅扭亏为盈,还成了全球功率半导体前三的大企业,电动汽车、新能源这些领域的核心供应商都有它。   可这么一家“逆袭”的公司,却让某些人眼红了,美国商务部先把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然后威胁荷兰,要是不冻结安世的资产、罢免中方CEO,就把荷兰也列入贸易黑名单。   荷兰政府的操作简直离谱:一边说“安世内部管理有问题”,一边连庭审都没有,直接剥夺了闻泰科技99%股权的治理权;一边说“防止芯片技术泄露”,一边把安世的核心技术拱手送给美国。   更搞笑的是,安世半导体设计的芯片根本不比英特尔、高通先进,但美国就是看不得中国公司把生产流程搞得更高效,这场“抢劫”的本质,就是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海外资产的公然掠夺。 英国的表演更像一场“变脸秀”,就在制裁前24小时,英国商务大臣彼得·凯尔还在北京和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握手,说“五年内要削减10亿英镑的贸易壁垒”,还夸中国是“值得交往的伙伴”。   结果会议刚结束,伦敦就抛出一份毫无证据的制裁名单,说三家中国公司“支持俄罗斯军工”,这种“嘴上说好话,背后下黑手”的做派,暴露了英国脱欧后的焦虑:既想赚中国的钱,又不得不向美国表忠心。   英国的算盘打得很精:制裁几家影响力不大的中国公司,既能换取美国的政治认可,又能转移国内通胀5.8%、制造业连续五个月下滑的经济矛盾。   但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欺负的“软柿子”,从《反外国制裁法》到稀土出口管制,从“不可靠实体清单”到世界贸易组织仲裁,中国手里的反制工具足够让英国吃不了兜着走。   这两场闹剧的幕后黑手,肯定是美国,美国商务部9月29日发布了一条“穿透规则”,要求对实体清单企业的子公司也实施同等管制,这种“手伸得老长”的管理方式,加上对盟友的施压,暴露了美国维护科技霸权的焦虑,当公平竞争赢不了的时候,就开始用政治手段“耍赖”。 更危险的是,美国正想把“荷兰模式”复制到全球:挑一些“重要但不会闹太大”的中国企业,比如安世半导体,试试中国的反应。   如果中国反制不够强硬,德国、法国甚至东欧国家都可能跟着学,用“供应链安全”“技术泄露”当借口,对中国企业搞“合规审查”“股权干预”甚至“资产冻结”。   说实话,看英荷这两场闹剧,就像看两个小孩玩“过家家”,一个抢玩具,一个跟着起哄,还非要说自己是“正义使者”,但现实不是游戏,商业规则也不是可以随便揉捏的橡皮泥。   英荷的“政治表演”暴露了西方阵营的虚弱,荷兰作为欧洲半导体强国,却甘当美国的“提线木偶”,用“国家安全”的幌子掩盖技术竞争的失败。   英国脱欧后经济不行,还沉迷于“帝国旧梦”,想通过制裁中国公司向美国交“投名状”,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最后只会让盟友离心,让国际投资者不敢来。   中国的反制底气来自实力,从稀土管制到法律武器,从全球供应链到市场话语权,中国早就不是1999年炸馆事件时的中国了。 安世半导体事件后,闻泰科技股票虽然短期波动,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韧性足够扛住;英国制裁中国公司后,伦敦股市的中企股票应声下跌,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还是让英国企业犹豫。   多极化世界容不得“霸权逻辑”,英荷的闹剧,本质是西方国家对新兴力量的恐惧,但历史早就证明,封闭排他只会加速衰落,开放合作才是正道。   中国一直愿意和世界各国合作,但绝不容忍任何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不管是荷兰的“抢劫”,还是英国的“跟风”,最后都会为他们的短视付出代价。   这场“政治过家家”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当西方国家还在为“地缘政治算计”沾沾自喜时,中国已经在科技自主、市场开放、规则制定的路上越走越远,毕竟,在21世纪的全球舞台上,靠“抢劫”和“跟风”赢不了未来。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