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报道,高通承认了相关事实,美国当年罚中兴国际的钱这回可以罚回来了吧。 2023年5月,高通宣布要收购以色列的Autotalks公司,这家企业在自动驾驶车联网(V2X)通信领域手握核心技术,客户遍布全球多个国家。 按老规矩,这笔数亿美元的交易没达到申报标准,本可以悄悄完成,但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收到举报后,一眼就看穿了猫腻:高通已经在智能汽车芯片市场占着优势,再把Autotalks的技术攥手里,车联网芯片市场的竞争不就成了“一家独大”?这显然踩了反垄断的红线。 更有意思的是高通的操作,2024年3月被监管盯上就赶紧说“我放弃了”,转头2025年6月趁人不注意偷偷完成了收购,以为能蒙混过关。 结果中国监管一核实,高通立马认了账,如今立案调查的大帽子扣下来,按照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最高能罚上一年度销售额的百分之十,这可不是小数目。对比当年中兴的“不得不给”,现在高通的“不得不认”,简直是换了人间。 这背后藏着的根本变化,是中国从“市场”到“主场”的身份转换。以前咱们是敞开大门迎客,只要来投资就欢迎,监管更多是“跟着别人学”。 现在不一样了,2022年《反垄断法》修订后,明确说了“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有影响也得管”,还专门盯着那些没达申报标准但可能搞垄断的交易。2024年一年就查了两起这样的高科技并购,其中一起直接被逼放弃,这力度以前想都不敢想。 全球监管格局早就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独角戏。欧盟早就对谷歌下过重手,光2018年就因为安卓系统的垄断行为罚了43.4亿欧元,后来减到41.2亿欧元,谷歌上诉了好几年,2025年欧盟法院还是认准了“罚得对”,十年下来谷歌在欧盟累计被罚了82.5亿欧元,这说明谁搞垄断,谁就得挨罚,不分国籍。 英国监管更直接,微软690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就因为可能垄断云游戏市场,先给拒了,直到微软放弃云游戏版权才放行。 中国现在就是跟着这个节奏走,不是要跟谁对着干,而是要守住自己的场子。车联网有多重要?未来智能汽车普及,V2X技术直接关系到道路安全和产业话语权,要是让高通垄断了,咱们的车企就得看它脸色买芯片,技术发展被卡脖子不说,消费者还得为垄断买单。 现在监管出手,就是把“定价权”“发展权”攥回自己手里,这种维护规则的能力,比追讨那14亿美元管用多了。 高通这事最打脸的是“双重标准”。以前美国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罚中国企业,现在中国用国际通用的反垄断规则管美国企业,挑不出一点理。 高通自己也明白,中国市场太重要了,智能汽车、手机芯片哪块都离不开,要是因为不合规被收拾,损失可比罚款大得多。这就是“主场”的底气:我的地盘我定规矩,合规才能进门,不然就请出去。 当年中兴被罚的14亿美元或许要不回来,但这笔“学费”没白交。它让我们看清,没有规则话语权就没有主动权。 现在高通被查的案例证明,中国已经能站在全球监管桌上说话,从以前“被动接招”到现在“主动立规”,这种转变比追回一笔罚款有价值百倍。 毕竟在今天的全球市场里,能定规矩、守规矩,才是真的硬气,而合规这张通行证,不管是美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谁都得乖乖揣好。
10月12日报道,高通承认了相关事实,美国当年罚中兴国际的钱这回可以罚回来了吧。
兰亭说事
2025-10-16 15:47:56
0
阅读:56
czh3446
说了半天,到底怎么处罚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