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根据美国彭博社报道,美媒称,欧盟将考虑推行新措施,该新举措包括,中国企业若想在欧盟境内营运,必须将技术转让给欧洲公司,这是欧盟旨在强化其产业竞争力的所谓积极举措。知情人士指称,预计这些措施将于11月推出。 可这招刚露头,中方就直接泼了冷水。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点出的“踩了WTO规则的红线”和“保护主义歧视做法”,可不是空口指责,有实打实的规则和数据摆在那。 就说WTO规则这道坎。要知道技术转让从来都是企业间你情我愿的市场行为,WTO早就明确反对用行政手段强制干预。之前美国在WTO上拿“强制技术转让”指责中国,翻来覆去拿不出像样证据,最后被中方怼得哑口无言,毕竟连他们自己都承认那些指控大多站不住脚。 更讽刺的是,欧盟自己还是WTO规则的受益者,当年空客拿了220亿美元违规补贴被WTO裁定违规,他们尚且喊着要遵守规则,如今轮到自己搞强制索取,倒把规则抛到九霄云外了,这双重标准玩得着实熟练。 欧盟敢这么冒险,根源还是自家产业竞争力掉得太厉害,急得没了章法。上海社科院的报告早就戳破了真相:在数字技术领域,欧盟80%以上的产品和知识产权都得靠美国和中国,本土连个拿得出手的超大型数字平台都没有,华为一家就占了全球30%的电信设备市场,反观欧洲企业连边都摸不着。 清洁技术领域更惨,太阳能光伏生产几乎退出全球竞争,风电市场份额被中国从2017年的58%压到2022年的30%,建个生产设施的成本比中国高70%到130%,难怪成了净进口国。 新能源汽车领域差距更明显,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5%涨到15%,欧洲本土企业反倒从80%跌到60%,关键是中国整车技术还领先欧洲一代,成本却低30%,这换谁不急? 更要命的是欧盟的供应链早就被中国“卡了脖子”却无力破局。稀土90%依赖中国,石墨更是100%靠进口,而这些恰恰是绿色转型和数字化的关键原材料。他们喊了半天供应链多元化,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没法摆脱依赖。 反观中国企业,可不是靠“偷”靠“抢”才起来的,2024年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了20081件专利,十年涨了四倍多,华为直接冲进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二,电池技术专利一年暴涨79%,全球十五强里占了四席。 这些专利都是真金白银砸研发砸出来的,欧盟不想着怎么跟跑研发,反倒想直接“抄作业”,这跟考试作弊有啥区别? 荷兰早就给欧盟打了样,以国家安全为名强制剥离中资资产,说白了就是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组合拳,现在欧盟干脆想把这招推广成“集体行动”,从“限制出口”升级到“直接剥夺”。 可他们忘了,中欧双向投资存量都超过2500亿美元,供应链早深度绑在一起了。中国企业在欧洲建工厂、创就业,拿专利合法经营,反过来还要被强制交技术,这以后谁还敢去欧洲投资? 之前就有中企2021年在英国被坑过,现在欧盟再来这么一出,只能说明所谓的“契约精神”早就成了摆设。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还没达成共识,比如14个成员国就没跟着限制华为5G。这种自己都没统一思想就急着对华下手的操作,暴露的全是内心的慌乱。 他们怕的不是中国技术“碾压”,而是自己再也跟不上全球产业升级的脚步——等中国在电池、数字通信、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彻底拉开差距,欧盟那些高成本产业更没活路了。 所以才想出强制技术转让这种歪招,可惜这招既违反WTO规则,又伤了自身营商环境,最后大概率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坐实了自己“技术弱者”的身份。
10月15日,根据美国彭博社报道,美媒称,欧盟将考虑推行新措施,该新举措包括,中
兰亭说事
2025-10-16 15:47:41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