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无人机压境!解放军攻击-11现身西藏,印军S-400面临隐形挑战

文史充点站 2025-10-16 15:01:24

外媒:解放军攻击11部署印度方向,印军S-400、苏-30将无处藏身。 根据美国《战区》网站10月初的报道,商业卫星影像显示,中国空军的攻击—11隐身无人机已出现在西藏日喀则机场。 这一发现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主要在于其部署的地点、方式以及背后传递出的信号。 日喀则机场海拔超过3800米,距离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仅约140公里,战略位置重要。 卫星照片捕捉到至少三架攻击—11,它们采用了解放军空军标准的灰色涂装,这表明其状态已不同于以往的测试或展示,可能进入了实战部署阶段。 在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的高原环境中成功部署,本身也证明了攻击—11已克服相关技术挑战,具备了在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的能力。 攻击—11是一款采用飞翼布局的隐形无人机,其雷达反射截面积很小,隐身性能出色,它不仅能执行对地精确打击任务,还具备情报、监视和侦察(ISR)能力,甚至可能作为电子战平台使用。 军事分析认为,攻击—11可能与双座型的歼—20S隐身战斗机配合作战,由后者指挥控制,形成“有人机+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模式,这被认为是未来空战的重要发展方向。 此次部署对周边战略态势产生了直接影响,对于印度而言,攻击—11的进驻带来了新的防空压力,其现有的雷达和防空系统,包括S—400,对这类低可探测性目标的发现距离会大幅缩减。 攻击—11的作战半径据信超过1500公里,从日喀则起飞足以覆盖大量关键目标,其隐身特性使得防御方难以预警。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攻击—11的实战化部署标志着中国在先进无人机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美国曾率先研制X—47B等隐形无人机,但相关项目未能最终走向部署。 攻击—11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在飞翼式高速隐身无人机领域实现了领先。 现代战争的面貌正在无人化、隐形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加速演变,无人机不再是辅助角色,而是可能改变战场规则的关键力量。 攻击—11现身高原机场,是一个具体的技术事件,也是一个深刻的战略信号,它既展示了相关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成熟度,也悄然影响着地区的力量平衡,预示着未来冲突形态可能发生的改变。 “看到攻击—11上高原的新闻,第一反应是:这回印度真的难办了。隐身无人机直接怼到边境140公里的地方,相当于在家门口放了个“隐形哨兵”,而且这哨兵还能带炸弹。” “印度那边还在折腾阵风战机,咱们这边已经玩起无人机群配合歼—20的“五代半空战”了,代差越拉越大。” “攻击—11的隐身设计确实厉害,雷达反射面积和小鸟差不多,印度买的S—400能不能发现它都是个问题。” “更关键的是,这无人机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和歼—20组队行动,歼—20在后头指挥,攻击—11前出侦察甚至打击,等于给印度防空系统出了个难题:打不打?打不着丢人,打中了可能暴露位置挨更狠的炸。” “印度军队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装备不行,而是体系落后,他们还在用“堆武器”的思路备战,买点阵风、S—400就觉得能扳回一城,但现代战争早就是体系对抗了。” “中国在高原部署的不仅是无人机,还有预警机、雷达网、数据链,整个战场是透明的,印度那边连三军协同都费劲,雷达能不能发现隐身目标都是未知数,真动手恐怕又要重复1962年的剧情。” “不过话说回来,部署攻击—11也不全是为了针对印度。美国在亚太搞“穿透式轰炸”概念多年,结果中国先把实物摆出来了。” “攻击—11的舰载版据说还在开发中,未来可能上076两栖攻击舰,到时候在西太平洋也能用。这步棋看似落子边境,实际瞄准的是整个印太战略。” “印度现在最该担心的不是装备差距,而是战略误判,中国在边境的部署明显是“防守反击”思路,不主动挑事但绝对不怕事。” 如果印度非要把无人机部署解读为威胁,硬着头皮增兵买武器,最后可能拖垮自己经济。 毕竟中国无人机的产能和成本优势摆在那儿,印度跟不起这种军备竞赛。 隐身无人机上高原是否意味着现代战争规则已变?如果未来战场由无人机群主导,印度还有机会靠传统兵力优势扳回一城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信源:环球时报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