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14日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

菲菲的信笺 2025-10-16 11:50:05

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14日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能要交几百万美元,全靠船东自己判断该不该交、交多少,负责监管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连人都凑不齐。   这种完全“放羊式”的管理,跟美国平时标榜的“凡事讲规则”根本对不上。   有欧洲航运公司的人跟媒体说,他们公司旗下挂中国旗的船去美国港口,就因为算不清该交多少钱,好几艘都只能在港口外的锚地等着,平均要等两天多才能有消息。要知道,船舶在海上多待一天,油费、船员工资都是不小的开销,这对船东来说就是纯纯的损失。   而根据美国海运协会写给白宫的公开信,现在美国主要港口的CBP检查人员缺了三成,像洛杉矶、长滩这些大港口,甚至出现一个人干好几个人活的情况。   政策生效第一天,洛杉矶港就因为没人检查,12艘中国船舶没法正常进港卸货。这种“既没规矩又没人手”的状况,直接让航运公司的成本涨了不少。   一家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算过,就政策生效头一个星期,光因为船在港口外等着不能卸货,额外花的钱可能就要超过200万美元,这些成本最后很可能还是要分摊到货物价格上。   其实,早在特朗普政府4月17日说要征这个入港费的时候,行业里就觉得这事不靠谱。美国商会还多次给商务部写信,说这么着急推出政策,搞不好会让供应链乱套。   当时人们还在考虑政策成功实施之后的事情,可现在看来,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美国政府连份像样的实施方案都没搞定,效率之低下令人汗颜。   现在,这场由美国政府搞出来的“政策闹剧”,已经开始影响全球的航运链条了。   新加坡港务集团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周要去美国的中国船舶订单少了15%,不少货主怕麻烦、怕额外花钱,干脆把货物转到加拿大、墨西哥的港口,再从那些地方运到美国。这样一来,不仅航运路线变绕了,整体的运输成本也上去了。   美国本土一些依赖中国货物的零售商也开始着急,担心后面货物跟不上会断货。这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的结果,其实就是对政策制定者不认真做事的最好回应。   现在全球贸易联系这么紧密,任何一项政策要是没好好规划就随便推出,最后受影响的肯定包括自己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

0 阅读:0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