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市值一夜蒸发超1.4万亿经历两年AI热潮后,英伟达市盈率已攀升至接近200

墨者善受本人 2025-10-15 11:16:10

英伟达市值一夜蒸发超1.4万亿经历两年AI热潮后,英伟达市盈率已攀升至接近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水平,标普500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也达到2021年以来新高。这种极端溢价建立在对AI算力需求无限增长的预期之上,但二季度数据中心业务增速从73%降至56%,连续两季逊于预期,三季度营收指引540亿美元虽略超分析师预期,却远低于部分机构600亿美元的乐观预测,直接刺破了市场对“AI支出永不放缓”的幻想。与此同时,CEO黄仁勋5天内套现5.7亿元的减持行为,叠加新一代RTX50系列GPU性能提升未达预期的争议,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信心。

地缘政治与政策不确定性构成关键压力。美国政府持续停摆,白宫启动联邦雇员裁员程序引发财政失能担忧,而特朗普突然威胁“大幅提高对华商品关税”,直接触发程序化交易抛售。作为占英伟达全球营收26%的核心市场,中国业务因出口管制陷入“断档”——二季度未出售任何H20芯片,仅通过库存释放获得1.8亿美元收入,较此前季度减少40亿美元营收。尽管美国已批准部分出口许可,但政策放松尚未转化为实际销售反弹,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市场预期加剧了估值修正。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进一步压缩生存空间。AMD的MI300X芯片三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三倍,亚马逊、谷歌等云计算巨头加速自研AI芯片,直接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发布的低成本高性能模型登上苹果App Store榜首,其以远低于英伟达生态的成本提供可比性能,引发市场对“GPU刚需神话”的质疑——当算法效率提升与开源模型普及,是否还需要为单一芯片支付溢价?这种技术替代可能性虽尚未动摇英伟达硬件霸权,却已开始影响投资者对其长期护城河的判断。

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进步构成影响链条中的一环,但更多体现在市场预期层面而非直接竞争。目前中国本土AI芯片在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仍存差距,尚未对英伟达形成实质性替代,但DeepSeek等企业在算法层面的突破,以及国内对自主可控供应链的政策倾斜,确实削弱了市场对“英伟达不可替代”的信念。这种心理预期变化与中国市场销售下滑形成叠加效应,成为压垮高估值的众多稻草之一。

总体而言,此次暴跌是高估值泡沫、业绩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冲击、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中国芯片领域的进步通过“需求端替代预期”和“供给端市场流失”两个路径产生间接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对于英伟达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AI支出增速放缓周期中证明其540亿美元营收指引的可持续性,以及在全球科技竞争重构中维持技术领先优势。这场市值震荡本质上是市场对“AI狂热”的理性校准,而非单一国家技术突破引发的行业颠覆。

0 阅读:2
墨者善受本人

墨者善受本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