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郭晔:“我们追求的男女平等,不是要绝对数量的50%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4 20:45:28

[浮云]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郭晔:“我们追求的男女平等,不是要绝对数量的50%比50%,也不是要一个不合理的特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权益保障走过了漫长的探索路,早年,法律体系从零起步,婚姻法打破了旧习俗,让女性第一次拥有婚姻自主权。   这不只是纸面权利,更是无数女性从家庭牢笼中走出的起点,到上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系统规划妇女发展,纲要一轮轮落地,推动教育和就业大门向女性敞开。   进入新时代,政策更精细,健康、教育、经济等领域目标明确,妇女参与决策的比例稳步上升。   这些变化不是一夜之间,而是通过持续的制度调整积累起来的,高等教育女生在校生比例已超50%,这意味着一代代女性不再被门槛挡在门外,而是真正融入知识的洪流中。   有人总爱把目光盯在“女性占一半”的标签上,仿佛董事会或议会里女性人数不够,就等于失败,可现实远比数字复杂。   职场数据显示,女性就业率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平均月薪也在小步上涨,但问题往往藏在隐形壁垒里。   生育阶段,许多女性面临“被动丢掉晋升机会”的风险,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社会对女性生理责任的默认忽视。   家庭调查显示,母亲承担孩子日常照料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家务时间是男性的两倍,这不是平等,而是隐形的双重负担。   如果一味强求50%比例,而忽略这些结构性障碍,只会制造新矛盾:女性被推上岗位,却因后顾之忧难以持久,男性则可能觉得机会被“抢走”,酿成对立。   男女平等的深度,不在表面口号,而在拆解权力不对称,男性也受害:他们被逼成“赚钱机器”,忽略情感表达,这同样是性别刻板印象的毒瘤。   平等是双向街,男性分担家务,不是恩赐,而是责任,那些嘲笑“女性特权”的声音,往往是害怕失去隐形优势。   真正的进步,是每个人卸下包袱,按潜力发光,社会若继续视女性为“附属”,经济活力就内耗;反之,释放女性潜力,就能乘风破浪。   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半数女性因性别压力焦虑,这需文化洗礼,平等不是终点,而是动态过程,需要全社会警醒。   你认为如果平等不是50%对50%,那在你的生活中,它意味着什么? 信息来源:长江云新闻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