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大公报四次三番喊话,被他当作耳旁风,而本该促成签约的美国,也在关键时刻消失,这时才发现玩脱了,却已经为时已晚! 一个手握全球港口命脉的香港老牌商人,本该稳坐钓鱼台,却突然间两头不讨好:祖国这边声音越来越大,美方那边却悄无声息。这场228亿美元的港口大甩卖,到底藏着多少弯弯绕?交易尘埃落定前,谁又在暗中拉线? 李嘉诚在香港商界说起来,谁不竖大拇指?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办塑料花厂,赶上地产热,长江实业一炮打响,后来吞并和记黄埔,长和集团版图铺开到能源、零售、电信,生意做到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九十年代末,他就调整步子,卖掉部分内地项目,转投英国电信和港口,那时候媒体上就有人嘀咕,这算不算对祖国发展没底气。进到二十一世纪,长和继续往外走,2015年花五十亿英镑买英国电网,海外资产越堆越高。可谁知,这步步外移,到头来埋下大麻烦。 2025年3月4日,长和突然放出重磅消息:要把和记港口集团80%的股权卖给贝莱德领头的美国财团,报价228亿美元,涉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里面还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大动脉,年吞吐超四亿吨,中国船只占比两成多,这些港口管着集装箱装卸,直接卡住从亚洲到美洲的货物流。 公告一出,港股长和股价就跌了1.8%,投资者直摇头。 长和对外说,这是资产优化,套现190多亿美元,减轻债务压力。 国内反应来得快。3月6日,《大公报》头版就发文,直指这不是一般买卖,专家质疑长和没走全球招标路子,短平快就和贝莱德谈妥,忽略国家安全。 文章点明,企业面对霸权霸凌,得站稳立场。第二天,又一篇跟上,剖析港口对“一带一路”的影响。3月15日,第三篇登场,强调香港企业要在“一国两制”下服务大局。3月27日,第四篇重磅,警告莫天真莫糊涂,霸权势力借机生事。 港澳办官网转载这些评论,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平台发帖,提醒“没有祖国的商人,就像没爹没娘的孩子”。 舆论如潮水,媒体编辑部连夜赶稿,专家访谈一个接一个。 国家当然不能干看着。市场监管总局3月28日出手,反垄断审查启动,明确涉及国家安全的资产转让,得从严把关。 4月27日,总局再发声,各方别想绕过去,交易直接搁置。 长和股价几天内蒸发近千亿港元,市值缩水,投资者议论纷纷。 团队赶紧开新闻会,解释是正常调整,可台下记者追问不停。 这时候,美方本该是靠山,却掉链子。贝莱德是华尔街巨头,牵头财团,还拉上全球基建合伙公司和地中海航运。 早前,美国政客嚷嚷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现在交易卡壳,他们却不露面。 美国经济正头疼通胀超3%,国会吵预算,贸易壁垒遗留问题堆积,哪顾得上帮长和兜底? 3月20日,贝莱德晨会后,就暂停讨论,公关声明含糊其辞。 3月24日,香港媒体爆料,美方缺席预备会,长和邮件催促,没回音。3月28日,长和对外放风,交易暂缓,下周没协议。 李嘉诚这路子,不是头一回了。二十多年前,就开始抛内地资产,转欧洲英国,那时就有人说,对中国没信心。 如今中美博弈加剧,他还想把战略港口拱手美国,嘴上说“商业无国界”。可现实扇耳光:在国家利益前,哪有不谈政治的生意?长和这么一闹,彻底两面不是人。留着港口,美国继续施压;卖出去,得罪中国。 这事闹大,暴露香港企业痛点。长和海外资产重,内地项目少,早年撤资让人生疑。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商人得认清大势,融入祖国发展。国家安全是底线,港口连着供应链,丢不得。企业爱国,才是长久之道。看看这交易,贝莱德财团控制全球10.4%港口容量,中国影响力直降。 长远说,这警钟敲得响。香港企业界,得学着步调一致,跟国家走。抛资产优化是幌子,背后是地缘算盘。可算盘打不响,国家大局压倒一切。长和下一步,拟分拆电信业务,在伦敦上市。
信号已经很明显!长子被港府“精准除名”后,李嘉诚再次痛失体面97岁的李嘉诚
【290评论】【2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