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王牌终于来了, 10月14日, 中美两国互相收取轮船靠岸停泊费, 这对两国的贸易往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港口的汽笛声听起来都和往常不一样了。我家就住在青岛港附近,每天从阳台能看见密密麻麻的集装箱像积木一样堆叠,今天却发现有艘美国货轮在锚地徘徊了好几个小时——朋友在航运公司工作,悄悄告诉我那是在等14号零点前的最后窗口期,能省一笔是一笔。 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一艘巨型油轮停靠一次中国港口,可能就要多掏六百多万美元。美国那边也没闲着,对中国船舶按净吨收钱,明年还要涨。这哪是收停泊费,分明是给全球贸易血管里塞进了两颗钉子。 仔细看中国反制措施的细节,真叫人倒吸凉气。不仅针对挂着星条旗的船,连美资持股超25%的、在美国上市的、甚至美国建造的船舶都逃不掉。 有分析师盯着文件直咂嘴:"魔鬼藏在细节里"——美国私募基金在全球航运业埋下的资本触角,这次恐怕要被电着了。 邮轮市场已经感受到地震波。以上海为母港的"海洋光谱号"算过账,每年硬生生要多吞下三亿多元人民币的额外成本。 这笔钱要是摊到每位旅客头上,差不多得加收一千块船票钱。皇家加勒比游轮现在进退两难,换个港口吧,提前三个月都未必能搞定所有手续;继续停靠吧,眼睁睁看着利润被吞噬。 更深的忧虑藏在货轮吃水线之下。中国到美国的航线这个月突然取消了67个航次,反向航线取消71个,取消速度堪比疫情初期。 有些精明的船东开始玩起"换壳游戏",把中国船队与非中国船队分开运营。也有船打算绕道墨西哥或加拿大,再用卡车转运美国——这些迂回路线每公里都在烧钱。 这场博弈早就超出港口费本身。就在公布反制措施的同一天,市场监管总局突然对高通公司启动反垄断调查。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点破天机:中美战略博弈进入新阶段,在海运领域打对称战,在科技领域打非对称战。 白宫想重振美国造船业,但这个行业去年全美才造了不到五艘新船;中国造船量却占全球近四分之一。 用保护主义补贴夕阳产业,最后恐怕会像提着自己头发想离开地球。 贸易从来都是双向车道。当山东港口的龙门吊慢慢停下挥舞,加州仓库的货架也会渐渐空旷。有贸易商透露,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可能彻底放弃美国大豆。 这场税费拉锯战正在改写全球供应链地图——东南亚港口突然忙碌起来,墨西哥铁路运单暴增,而太平洋两岸的消费者迟早会发现,超市里美国车厘子和中国电子产品的价签都要换一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快讯!快讯! 王牌终于来了, 10月14日, 中美两国互相收取轮船靠岸停泊费,
大千世界很好
2025-10-14 14:39:2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