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7年,一个农民给解放军带路,聊天时提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哥哥,连长吃惊的问:“你说的陈锡联,不会是我们的司令员吧?” 1947年的大别山,当时,解放军6纵对湖北黄安县的地形抓瞎,急着找个向导,当地贫农陈锡礼,因为打心眼里对“红军”有好感,二话不说就接下了活。 队伍歇脚的时候,大伙看陈锡礼扛着把锄头,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就跟他拉起了家常,没想到,他叹着气说起自己有个失散了十八年的哥哥,叫陈锡联。 他还挺起胸膛补了一句,说哥哥本名叫陈谱庆,当年参军后可厉害了,还因为炸了日本人的机场上过报纸呢! “陈锡联”、“炸机场”,听到这两个词的连长瞬间打起了精神,他太清楚了,这不就是3纵司令员夜袭阳明堡,一口气炸掉24架日军飞机的传奇故事吗?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眼前这个老乡,难道就是那位司令员的亲弟弟? 消息飞速上报,6纵政委杜义德亲自过问,确认后一通电话直接打到了3纵司令部,一条在战火中几乎断绝的亲情线,就这么被高效的军用电话线奇迹般地接上了。 当陈锡礼搀扶着母亲雷敏出现在3纵指挥所外时,那场面,简直是天差地别,一边是陈锡联,从普通士兵一路打到纵队司令,是足以影响时局的人物。 另一边是他的至亲,弟弟依旧是那个扛锄头的农民,而母亲,更是因为他参军而遭了国民党还乡团的大罪,家里两个叔叔被杀,她只能拉着小儿子四处要饭过活。 但好在两人的差距在见面的那一刻就被血脉亲情缩短了,陈锡联看到那个头发全白、拄着拐杖颤巍巍走来的老太太,再也绷不住了,大步冲过去,“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哭着喊:“娘,儿子不孝!”这惊天一跪,什么司令员的身份、什么十八年的隔阂,全都没了。 亲情的本能是骗不了人的,之前,副司令员阎红彦还试着让陈锡联混在一排战士里,让老娘认,可眼睛都快看不清的雷敏没半点犹豫,径直就指出了自己的儿子,她哆哆嗦嗦地摸着儿子的脸,嘴里念叨的是他离家时的乳名:“谱庆,是娘的谱庆啊!” 那天晚上,在司令部的土炕上,一家人围着一锅小米粥和几个馒头,吃了十八年来最暖心的一顿饭。 战争太残酷了,它允许你重逢,却不给你足够的时间,这场团聚短暂得就像一场梦,它给了彼此巨大的安慰,却抹不掉过去的伤,甚至还埋下了新的遗憾。 一家人彻夜长谈,也只有这一晚的时间,第二天,军情紧急,部队必须转移,临走前,陈锡联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被子、毛毯,一股脑全塞给母亲。可老娘摇着头说:“见到你就够了,我啥都不要。” 在分别的山路口,母亲挥着干枯的手,冲着队伍大喊:“谱庆,照顾好自己!”陈锡联咬着牙不敢回头,他怕自己一回头,就再也迈不开步子了。 1949年战争结束,已是重庆市长的陈锡联把母亲接到城里,可老人家怎么也过不惯,没几天就回了老家,1953年,雷敏病逝,陈锡联却因公务繁忙,没能赶回去送母亲最后一程,这成了他一辈子的痛。 可也正是这次短暂的相见,给他一生的革命信念留下了最宝贵的回忆,就像他后来在回忆录里说的,母亲和弟弟的苦,让他更明白了自己到底为谁而战。 信源:人民网 陈锡联上将在抗日战场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4评论】【32点赞】